【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2007.11.18 03:13 am 

「不要救我,我不要成為你們的包袱」,因心臟衰竭而靠呼吸器維生的一名八十歲老人,不堪多年病痛折磨,趁著醫護人員不在場時,苦求妻女鬆開他被綑綁的雙手,就在他接受手術前,自行拔管了結一生。

「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醫護人員感到震驚與挫折。高雄榮總護理長魏仲秀說,這件病人自行拔管的案例,讓「救人第一」的醫護人員重新思考,「是否應尊重病人意願,把生命決定權交回到病人手上」。

預立醫囑 醫界正推廣

長年推動安寧療護的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說,「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後,民眾有權利預立意願書即預立醫囑,在病重、意外時放棄不必要的急救措施,但很多民眾不清楚,醫界力正努力推廣這樣的觀念。

不耐病痛拔管的老翁,戎馬生涯數十載,老來疾病纏身,近一年來因心臟衰竭,數度進出加護病房,家人跟著受苦。在他清醒時刻,最怕的就是成為家人的負擔,一再叮嚀「不要急救」。

家人握手 在鬆綁時分

年初,他再次發病,被送到高雄榮總準備接受心臟手術,因氣管內插管無法言語,情緒顯得躁動,加上過去曾有拔管紀錄,醫護人員擔心發生意外,在加護病房裡將他的雙手綁在床頭,只有在會客時間才鬆綁,讓家屬握手問暖。

好幾次,老翁為了會客結束後再被綑綁大發脾氣。「伯伯,這條呼吸管路,是用來救命的,您千萬不能自己拔,所以不能解開雙手」,護理人員總是苦口婆心勸說。

能夠延命 他卻不選擇

經過積極照料,老翁病情逐漸穩定,經醫師評估符合開心手術的條件,並向他解釋手術的成功率與可能的併發症,家屬與醫護人員樂觀其成時,他卻做了不同的抉擇。

在轉出加護病房的前一天,他趁著醫護人員轉身離去時,瞬間自己拔了管。

「爸爸不要那麼痛苦,是我們鬆手讓他拔的,請不要再把管插回去了,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求我們做的事」,就這樣,老翁在妻女哀傷的陪伴下,結束了他的一生。

人的尊嚴 勝五花大綁

趙可式說,插管又被綁,那種痛苦與無助感,實非外人所能體會;很多病人因而採取「自力救濟」方式,了斷一生。她認為當醫療罔效時,應考慮如何增進病人生活品質及身心靈的平安,保持人性的尊嚴,「而非五花大綁被醫療儀器綑住,只為了多一分鐘的呼吸與心跳」。

【2007/11/18 聯合報】
 
-----------------------------------
慈父綁著插管 病容驚又痛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2007.11.18 03:13 am   
 
插管維生的病人飽受折磨,家屬常陷入天人交戰,醫界推廣預立醫囑,讓病人尊嚴的離去。
記者林秀美/攝影
「爸爸生前沒有交代不要急救,做子女的怎能放棄?」陳姓女子的祖母及父親半年內相繼病故,親睹兩位老人家忍受插管急救的痛苦,父親更被五花大綁四十天,最後她含淚簽下不急救同意書,讓父親安詳走完人生。

她的祖母因器官多種衰竭,進出加護病房不計其數,每次都插管硬救回來,但父親不講話,做孫輩的她不敢說不要急救。最後阿嬤就在全身插管,又是電擊、又是心肺復甦術,含痛而去。

沒多久,七十七歲的父親因肺炎引發肺積水,加上心肌梗塞舊疾復發,也住進加護病房;身上插了氣管內管、鼻胃管及尿管,每一條管都讓父親痛苦不堪,數度有自行拔管的衝動。護理人員擔心發生意外,用約束帶將陳父的手綁在床頭,前後共綁了四十天。

陳姓女子每次去探病時都很不忍,「我爸爸躺在加護病房內,粗大的管子深深插進喉嚨,他不僅沒有辦法交代遺言,面貌也整個變了,和平日的安詳和氣完全不同,讓我看了又驚又痛」。

「臨終急救真的很殘忍」,她很想讓父親不再受苦,卻怕被指為「不孝」而不敢開口。

上月她的父親再度發病送醫,她知道父親的病治癒渺茫,請出長輩召開家庭會議,最後大家達成共識,讓父親有尊嚴的走完人生。

【2007/11/18 聯合報】
 
--------------------------------------
法界:家屬放手 沒有違法
 
【聯合報╱記者曹敏吉/高雄市報導】 2007.11.18 03:13 am 
 
八十歲的老翁自行拔管案例,醫療人員與家屬是否觸法?法界認為醫療人員不在場,應無法律上的問題;一旁家屬即便「見死不救」,也不至於違法,畢竟那是老人自由意志決定的行為。

關注醫療倫理問題多年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蔡錚雲指出,這名老先生的死,涉及誰有權決定病人生死的醫療倫理問題?

蔡錚雲說,拔管是病人自己的意願,是病人在受苦,沒有人有權替病人說話;但在我國的文化中,病人意識不太清楚時,往往是被家屬決定,家屬的態度影響醫師的醫療行為。

蔡錚雲表示,醫療手則規定醫生要救人,不管任何情況都要救;但醫生只是救命,不決定這個病人的命愉快不愉快,老先生即使活得不快樂,醫生還是要救,老生先八十歲了,應該有權決定自己的死活,問題是家屬往往不這麼認為。

蔡錚雲說,這件事比較像是家屬和醫護人員已有默契,或是講好了,要讓老先生少一些痛苦,但對醫療人員而言只能做、不能說。這其中護理人員在感性的層面上,比較能認同病人的做法,護士對病人的了解較深刻。

他表示,安樂死及預立醫囑等問題如果要立法,都應該謹慎;預立醫囑在美國已有大法官解釋的判例,台灣目前一些行政上的做法只是趕時髦而已,且預立醫囑臨終時反悔該怎麼辦;而安樂死透一旦立法,則會忽略掉個每個各案不同的情況。

【2007/11/18 聯合報】
 
-------------------------------------
「不用死6次 救6次」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2007.11.18 03:13 am
 
 
明知救治無望,卻怕醫療糾紛上身,醫護人員常陷入救與不救的天人交戰。一紙「放棄急救同意書」,解決了不少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的困境。

高雄榮總呼吸治療科主任陶宏洋說,「預立醫囑」在國外已推行廿多年,但國內忌談死亡,加上醫師有救人的天職,以及子女擔心背負不孝,使得臨終患者常飽受急救的痛苦,醫療資源也浪費。

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十年前,曾遇到一名家大業大的老先生,歷經多年病痛折磨,交代醫護人員不要做臨終急救,讓他安靜地走。但老先生的子女卻拿了爸爸的生辰八字去算命,算命結果不能讓父親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之前去世,否則「有損子孫的財運」。

病入膏肓的老先生,撐不到「吉時」,就「死」了五、六次。每次都硬被醫師從死神中奪回,前後共打了一千支強心針,針針直接插入心臟,外加電擊、心肺復甦術,搞得肋骨一一斷裂,連皮膚都因多次電擊而燒得焦黑。

如此被蹂躪了一個禮拜,終於拖到「吉時」,兒子們才放老爸一條「死路」。「但現在這個企業已沒落了」,趙可式不勝唏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潘純媚說,家屬常為了種種理由,像是要拖到「吉時」或等國外的長子回來送終等,而堅持要救,醫護人員不敢不照辦。

趙可式說,國內醫界長期以來重視「救命、治病」,對於「命無法救,病不能治」的病人,欠缺周全的思考;曾有一名醫師不願病患在他手中死亡,將已送回家準備壽終正寢的患者,用救護車再載到醫院急救,使用高劑量抗癌藥,結果兩周後病患還是死亡,死前還因化療副作用,不停惡心嘔吐、口腔糜爛、痛苦呻吟,病人斷氣後才從胸前的人工血管取下化療藥瓶,令家屬恨透這名醫師。

【2007/11/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