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聯合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 

近來美元以出乎市場預期的幅度貶值,外界開始擔心,過去一甲子肩負穩定全球金融體系的美元,是否會成為引爆全球經濟危機的禍首? 

上周美元兌歐元匯率再創歷史新低,對英鎊匯率也達26年低點。2002年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已下跌41.2%,兌英鎊下跌32.8%。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指出,近年來,美元危機一直是全球經濟最害怕的發展;一旦外國投資者突然放棄美元資產,造成美元崩跌,屆時美國聯準會面對美元狂跌,將無法再以降息手段來促進經濟發展,全球金融市場將崩盤(crash)。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Bar-clays Capital的David Woo指出,次級房貸引發的信用危機,已讓美元失去避風港的角色;一些評論者甚至說,市場的反應好像是美元已失去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元不會在一夕之間失去儲備貨幣地位,但全球信心確實已動搖。」 

金融時報表示,上周美元貶值,伴隨著股市下跌及借貸成本上揚,可能是巧合,但也可能是外國投資人期望美元資產提供更高收益的徵兆。最壞況狀是,對美元前景的擔憂將促使投資人瘋狂賣出美元,屆時美國經濟需要降息來提升景氣,但聯準會卻必須升息來支撐美元及遏制通膨。 

金融時報說,這種極端的狀況,目前還不會發生。但近來發展顯示,在一些特定狀況下,聯準會無法拯救美國經濟及金融市場;持續相信聯準會是全能的投資人,應認清這個事實。 

「經濟學人」分析,目前看起來,大家擔憂的「美元夢魘」還不太可能發生。儘管中國官員的談話引發市場猜測,但近年來各國外匯存底持有美元比率只是逐漸減少,各國央行突然大幅減持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金融時報仍提醒,一個或更多國家放棄緊釘美元匯率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一旦成真,國際美元需求就會減少。另外,美國銀行迄今仍在釐清投資次級房貸相關商品造成的損失,也已動搖投資人對美國股市的信心。 

【2007/11/13 聯合報】 
-------------------------------------------

坐看美元跌 美國挨轟     2007/11/16 
【聯合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 

美元持續下跌,國際關注,但聲稱堅持「強勢美元」政策的美國卻擺出事不關己的態度,引來國際批評。 

美元持續走弱已影響全球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穩定,也引發經濟及貿易緊張。由於美國降息及美元走弱,本國貨幣釘緊美元的新興國家通貨膨脹及資產泡沫化的風險增加;美元貶值也造成石油等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價格飆高。 

貨幣大幅升值的國家,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將降低。另外,同為貿易大國,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採區間浮動,歐元卻大幅升值,讓人擔憂未來會出現各國競相干預匯率的「匯率戰爭」。 

法國總統沙科吉上周在美國國會演講時發出警語,強調布希政府應採取行動,「美元不可能永遠是別人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小心處理,貨幣市場的失序將演變成經濟戰爭,我們都會成為受害人。」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對美元走弱漠不關心並非新鮮事,前財長John Connally曾向歐洲訪賓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你的問題。」 

該報強調,未來如果美元持續劇烈貶值,伴隨投資美國資產的風險增加,就會是美國的大問題;這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為次貸風暴造成信用緊縮後,美國經濟確有可能步入衰退,讓美國資產的吸引力降低。 

除質疑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外,部分人士更指向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預期聯準會十二月會再降息,是上周美元走弱原因之一;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先前二次降息,柏南克已讓市場一面倒地相信,他會完全回應投資人期望,持續降息來維持股市活絡。 

泰晤士報強調,為了重建聯準會的決策自主權及他自己的聲譽,柏南克應該去除市場預期,最好的方法就是發表強硬聲明,表明聯準會拒絕保護那些因為本身經營失誤面臨困境的金融機構。 

【2007/11/13 聯合報】 

----------------------------------------------------------------------------- 
物價漲 抑制消費支出    2007/11/16 
【世界日報/路透十四日電】 

經濟學家表示,從星巴克(Starbucks)的拿鐵(latte)咖啡乃至華爾市場的服裝,消費者正在捂緊錢包,約束他們大手大腳花錢的行為。 

隨著住宅市場下滑進入第二年,能源價格居高不下,而食品價格則一再飆升,消費者可能最終成為經濟的拖累者。 

德勤事務所(Deloitte)首席經濟學家施泰德曼說:「現在消費者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約70%。假如消費者開支從提振經濟轉變為損害成長,那顯然將會成為導致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 

華爾市場執行長史考特就表示:「許多消費者到月底就資金枯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這家每周接待逾1.27億消費者的零售商表示,購物者在食品等低毛利商品上增加開支,在服裝等高毛利商品方面削減開支。 

雖然經濟學家傾向於將每月通貨膨脹報告中的食品價格上漲忽略不計,但消費者依然會感受到食物價格普遍上漲對於他們錢包的影響。 

美國研究集團董事長畢摩援引該公司一項調查稱,65%購物者表示他們在當地的超市感受到明顯價格上漲,造成每周購買食品和日用品開支至少增加8元到20元。今年2月和3月間此項調查結果為53%,每周開支上漲則為6元至12元。 

畢摩表示,食物價格上漲,顯然將削減返校購物季節中消費者購買新服裝和其它必需品的開支。 

美林證券分析師羅森博格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足夠跡象表明我們或許正處於一場消費者導向的衰退初期階段。這將是過去17年間的首次。」 

【2007-08-15 世界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