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要保險 (現代保險雜誌 2008/04/01 )

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是婦科3大癌症,如何保健與早期發現?

健康很重要,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在生病之後才真正體會健康的重要。有些疾病可以預防,有些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算是年年排名第一大死因的癌症,也不例外,其中子宮頸癌便是最好的例子。日前「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便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執行長邱仲峰醫師談婦科癌症,並邀請癌症志工李惠珠小姐分享她個人的罹癌與保險經驗。

子宮頸癌最易早期發現 卵巢癌死亡率最高

婦科癌症最常見的是子宮頸癌,每年新增病例超過6千人,其次依序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這三大癌症占婦癌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其他如陰道癌、陰唇癌等則較為罕見。
邱仲峰說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癒是因為未能早期發現,例如不久前過世的港星沈殿霞罹患的膽管癌,因為膽管在肝臟比較底下的地方,若長了腫瘤也很難被發現,通常都是等到腫瘤長大壓住膽管造成阻塞或黃疸才被檢查出來。但等到這些症狀出現,通常已經是癌症第三期甚至第四期,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若能早期發現,癌症其實沒那麼可怕。而第一大婦癌中的子宮頸癌就屬於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
正確的健康常識普及使得子宮頸癌罹患率降低,加上政府成功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又使子宮頸癌可以早期發現,近兩年更進一步出現子宮頸癌疫苗,更是革命性的發展。
至於子宮內膜癌的發現雖比子宮頸癌來得困難,但是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都會有陰道出血的狀況,因此女性朋友若有異常出血,千萬不要有不好意思看婦科醫師的保守觀念,立刻就醫若是癌症還是可以及早發現。
卵巢癌則是婦癌裡面比較棘手的。因為卵巢在腹腔裡面,很難觸摸到,除非靠健康檢查,否則不容易早期發現,而且卵巢癌通常沒有症狀,往往是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腹水才會被發現,但這時通常已經是第三、四期了,腫瘤也已侵蝕到別的器官。因此卵巢癌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婦女癌症。 

子宮頸癌的3大警訊

子宮頸癌雖然最容易早期發現,但仍得靠女性朋友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邱仲峰說,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正常出血,包括兩次月經之間的出血,或者月經從原來固定的4、5天變成7、8天,這種沒有原因的經期拉長也不能輕忽。
其次,性交之後感覺疼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症狀,千萬不要當它只是因為前戲不夠。

第三則是不正常的分泌物,白帶若出現黃色或血絲,即一般所稱的赤帶,就是病變的警訊。

女性朋友若有這些症狀,應該立即就醫。婦科醫師用陰道鏡就可以立刻看出子宮頸是否有問題。至於子宮頸癌抹片則主要是在找出零期的子宮頸癌,因為有時子宮頸外觀正常,必須取出細胞化驗才能早期發現不正常的病變。

子宮頸癌已經被研究證實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病毒在子宮頸這個抵抗力比較弱的地方滋生,經過不斷刺激,就變成癌細胞。

性行為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如果男性也感染病毒,他的性伴侶就可能被感染,性伴侶越多的女性被感染的機率當然也越高。有統計指出,性伴侶超過5人的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出很多。

此外,人體的抵抗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太早有性行為的女性,因為抵抗力較弱,被感染的比例較高,據統計16歲之前就有性行為的女性,子宮頸癌的罹患率明顯高於16歲之後才有性行為者。那麼從來沒有性行為的女性是否就不會罹患子宮頸癌?邱仲峰表示,過去的報告幾乎都指出完全沒有性行為的女性應該不會罹患子宮頸癌,但也有罕見的案例是沒有經過病毒感染而罹患子宮頸癌的。

此外,女性即使被病毒感染,只要一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有不適時,就及早就醫,在經過消毒、塞劑或藥物等治療後都可以改善發炎情況,並降低罹患癌症的機會。 

子宮內膜癌與賀爾蒙有關 卵巢癌成因不明

至於子宮內膜癌基本上是跟賀爾蒙有關係,因此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跟乳癌非常類似。一般來說,比較肥胖、飲食偏向西化、使用賀爾蒙相關治療藥劑等女性都是高危險群,而月經來得太早或太晚結束的女性,由於長期暴露在賀爾蒙的刺激下,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也比較高。

而卵巢癌則至今還找不到比較明顯的罹患原因,因此很難預防,而且病患從10幾歲到8、90歲都有。雖然有很多公共衛生的調查,認為卵巢癌可能跟暴露重金屬污染、不當服用藥物等有關,但仍缺乏明確的關連性。

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 副作用難免

一般子宮頸癌的病患都是用什麼方法治療呢?邱仲峰說,子宮頸癌的治療標準是第一期跟第二期A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將子宮頸包括淋巴腺等都割除,若手術割除乾淨,治療便算完成。若割除的東西化驗後發現有受到感染,那麼就得做後續治療,包括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

如果發現時已是第二期B之後,就以放射治療為主,再加化學治療,以提高療效,不過如此一來當然就有更多副作用。

婦癌的治療通常會有甚麼後遺症?邱仲峰表示過去鈷60的時代,癌症治療後患者腹部與臀部的皮膚灼傷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但最近這十幾年來放射線的技術,幾乎是從自行車進步成噴射機,皮膚的傷害已很罕見。

不過放射治療仍有一些副作用或併發症,包括腹瀉、直腸出血、膀胱炎、膀胱萎縮、膀胱出血等。其中腹瀉可以靠藥物控制,而最新的放射腺技術-「強度調控治療」,則可以將其他併發症發生的機率,大約從過去的25%降低到5%不到。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大部份的人可能會食慾不振或精神承受很大壓力,有些人則會掉髮。

每一種藥都有它特別的療效與副作用,這是治療時兩難的抉擇,通常醫師會考量病患的年紀、需求與意志力,並與病人充分溝通,再決定採取甚麼治療方式。婦癌治療無可避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但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下,為了治病還是得找出與後遺症妥協的方法。

而癌症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屬的配合,因此通常醫師也會請病患把家人帶來,讓家屬充份了解並一起對抗疾病。 

接受正規治療 不要絕望

有些婦癌病人會接受其他非正統的治療方式或食用偏方,邱仲峰認為生病的人難免心急,除了接受正規治療之外,再採用一些輔助療法,並沒有大礙,但是千萬不要捨本逐末,只信偏方放棄正規治療,否則等發現療效不如預期,再回頭通常已經來不及了。

邱正峰最後提醒女性朋友現在科技很發達,若有不適,一定要儘快去看婦科醫師,為自己做好保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即使罹患癌症也不要絕望,因為醫師所說的治癒率、存活率都是統計數字,不表示每個人的狀況都一樣。就像李惠珠罹患3期末的子宮頸癌,但是已經過了13年,仍然健康樂觀地當志工服務病友。

子宮頸癌疫苗—癌症預防革命性性的發展

子宮頸癌疫苗95年底在國內上市,目前已約有2萬多人接種。癌疫苗每劑約4千元,需打3劑。由於子宮頸癌疫苗可有效預防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及菜花等,部分先進國家已列為免費疫苗,國內則仍需自費,目前只有台北市對母親有子宮頸癌病史或低收入的國中少女提供全額補助。 子宮頸癌是唯一有疫苗可以預防的癌症,施打者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可減低7、8成。 由於癌細胞的成長約有10年左右的潛伏期,若細胞一旦生成就達不到壓制的效果,因此婦女在40歲之前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效果比較好。 

李惠珠罹患第3期末子宮頸癌 13年仍健康當志工

曾是壽險業務員的李惠珠小姐,在「理財保險大家談」節目中分享她的經驗時,表示剛開始她的症狀是性交疼痛、有分泌物與輕微出血,醫師認為是她懷孕且有小產現象所致。

某個下雨天她騎機車出門收費時滑跤,在接受中醫治療後疼痛加劇,才轉到醫院看婦產科。婦科醫師診斷她不但沒有懷孕,而且罹患第3期B子宮頸癌,李惠珠因而成為邱仲峰的病友。

當時因為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盆腔,不適合手術,因此只能做放射治療。李惠珠於是每週一到週五固定去北醫門診做10分鐘鈷60照射,連續38次。在治療的過程中,李惠珠雖然經歷了放射線治療所有副作用的折磨,但從84年4月完成最後一次療程後,定期追蹤至今未再復發。

李惠珠罹癌時43歲,她24歲結婚,只有一個性伴侶,有2個小孩,過去偶有陰道發炎,但因為觀念保守並未就醫。

李惠珠在79年為自己買下的第一張保單就是防癌險。83年買了第二張保單-重大疾病保險,投保半年後便被檢查出罹患子宮頸癌,也就是說她的保費才繳了第一年,便因豁免而不必再繳。這兩張保單後來理賠200多萬元,讓罹癌後無法工作,但子女教育費用、房貸及日常生活費用卻不能免的李惠珠得以安心抗癌。不過李惠珠說當初她因為幫先生、小孩都規劃保險,考量到保費預算,所以最失算的是自己投保的額度太低,而且沒有附加醫療險,要不然她的保障會更完整。

在李惠珠擔任志工的經驗中,她發現大多數病友都有投保防癌險,尤其是年輕人,顯示現代人越來越有保險觀念。但是得癌症的還是以50歲以上的人居多,所以李惠珠也呼籲觀眾要及早投保,否則等到真的生病就來不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