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30歲的A保戶購買1000萬的壽險,一年的保費只需要9萬元,平均一個月是7,500
另1個50歲的B保戶購買1000萬的壽險,一年的保費需要23萬元,平均一個月快20,000

仔細想想
A保戶30歲,太太懷孕5個月,家裡父母親健在,每個月給6000元的奉養金。
B保戶50歲,2個小孩都大學畢業了,父母親均已往生。
到底誰比較需要1000萬呢?

有些人會說A保戶比較需要,不過,量力而為就好
有些人會說,都不需要,因為人還在嘛,錢努力賺就有

大前提是,如果這兩個人明天就醒不過來了呢?

我想,這1000萬對於A保戶的家人,會是很大的保障
因為,一旦發生事情,我們無法請A太太不要生小孩了,只因為她一個人可能無法養活小孩
我們也無法請A爸爸和A媽媽自食其力,因為他們把畢生的心力和金錢都用來栽培A保戶了

而B保戶呢? 可能B大寶和B二寶收拾起悲傷的心情努力為自己的未來工作
B太太則守著家園過恬靜的生活,1000萬的壽險,可能大半數捐給了慈善團體了

回頭再來想想
究竟誰需要這筆錢?
--------------------我  是  分  隔  線------------------------
在我做保險業務的日子裡
常常不斷的聽到不買投資型保單的理由
● 我不需要壽險啊~~為什麼要把錢留給別人呢?
● 保險~不用了,我很會賺錢
●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

其實~說的一點也沒錯哩!! 只是捫心自問
● 我不需要壽險啊~~為什麼要把錢留給別人呢? --> 事實是:別人是誰? 正是我們親愛的家人
● 保險~不用了,我很會賺錢 --> 事實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就遭逢劇變,才存下100萬,打算去買房子的頭期款
●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 --> 事實是:投資和保險,什麼都沒規劃

我真的不是一個很喜歡把投資型保單當做投資來規劃的業務員
我也很贊成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
只是,優先順序要先弄清楚
一個家庭~
禁的住投資失敗,但禁不住經濟來源者不在
禁的住生病難過,但禁不住龐大的醫療開銷和養病時的收入中斷
當我們無法當一個富有的人,有足夠的金錢來面對變故時
我們的錢更要做靈活而週全的運用
這時~真的,我會建議買投資型保單
別再說投資績效不好了,投資型保單90年開始台灣首賣
有多少人真正的持續的繳交保費到現在?
基金呢? 不也是一樣,有多少人持續定期定額的投入?
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問題還是在於保險觀念的不正確

投資型保單其實就是定期壽險加上基金的結合
也正因為不是終身壽險,所以能夠用比較便宜的金額提供給客戶更高的保障
而在不需要保障時,也能將保額降低,避免掉不需要的支出

不管是保險業務或是投資者
我還是會想告訴你們的是~~
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缺一不可
不管是保險還是投資,這兩種都無法完全取代對方單獨存在
未來是美好的,只要有安全的後盾(保險),就可以努力往前衝了(投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