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種避免說蠢話的技巧

有時候,我們只要與人簡短交談幾句,就能察覺對方的智識水平到哪裡。

尤其是愈平常的對話,愈容易察覺。無須高談闊論聊什麼政治、經濟的話題,或者爭辯太複雜的議題。即使雙方是初次見面,只要彼此站著聊一會兒,或是有機會短暫地把酒言歡,聊聊運動甚至是演藝圈的八卦也就夠了!雖然是閒話家常,但雙方往往在聊過天後,就會留下「這個人挺聰明的」或「這個人笨笨的」印象。
當然,有時候我們先入為主的印象不見得是正確的。剛認識某些人時,你可能覺得他們不怎麼樣,但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後,卻發現對方其實是很有內涵的人。不過,這樣的情形實在不多見。就大部份的例子來看,第一印象其實還是挺準確的。我們只要和他人在一起工作一陣子,或者多些時間聊天的話,就會印證對方果然如同我們先前所想的那樣,或者聰明,或者愚笨。

仔細想想,這實在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平時短短的幾句閒談,竟然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到何等地步?!那麼,無論是天南地北的漫談、短暫的閒話家常,或是好友間親密的對話,似乎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都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他人的評斷。

不僅如此,若再更仔細深入思考的話,還有更恐怖的事等著呢-

一個人的能力高下要如何判斷呢?假如我們還處於學生的年紀,那麼學校便會以考試來做為憑據。不管你平常表現多麼聰明伶俐,一旦考試成績差,便會被扣上天資不夠聰穎的帽子;相反地,即使你平日反應笨拙,只要考試成績優秀,大家仍然會覺得你很聰明。

但是你一旦出了社會,現實生活便幾乎與考試絕緣。缺少了考試這種能夠客觀測定一個人能力的機制後,社會似乎也失去了客觀評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於是,我們每天上班時與人對話的內容,便直接成為另一種評價的標準。
換句話說,人們會藉著彼此間的談話來評判對方的智識水平到哪裡。說實在的,除此之外似乎也沒別的判斷依據了。然而,這項測試方法要成立,原則上便不該有「雖然聽某人說話感覺他笨笨的,實際上他卻很聰明」的情形發生。意思也就是說,與人談話反應不佳的人,便會被徹底當作一介庸材來看待。如此一來,除非有奇蹟發生,否則當事人便很難有機會翻身了。

由此可見,對一個已經出社會的人來說,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會話,其實卻隱含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不是嗎?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為什麼我的實力得不到認同?」、「不論是主管或同事,都瞧不起我!」像這樣滿腹怨言的上班族還真不少呢!其實,這些人很有可能是因為平常和同事間的對話給人留下腦筋不夠好的印象,以致公司的上層也不敢委以大任吧?

不,正確來說,當你和這些說話不經大腦的人在一起工作後會發現:他們的確很容易出狀況,不是無法勝任交待的工作,便是和往來的客戶或廠商關係不佳。無論是站在他上司、同事或部屬的立場,鐵定都會很傷腦筋的。

就算他們的表現不影響到工作,光是待在這種人的身邊,可能就會令某些人感到抓狂。如果不是同公司的話,可能那些同
事壓根兒就不想和他有任何交集,更別說是私下會有什麼特殊交情了。

這樣的人不僅在工作上得不到肯定,名聲也自然好不到哪兒去。而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大概也沒什麼人願意和他來往,於是他們的生活便容易陷入孤獨的氛圍中。

懂得談話的禁忌之後,才有辦法說話得體

反過來說,如果你能小心謹慎地說話,盡可能表現得聰明伶俐些,自然就不會被當作傻瓜看,周遭的人也會視你為一個有內涵的聰明人。如此一來,想和你私下往來的人當然也會變多囉!這時候,你等於是為自己奠定了一定的聲望。而人只要有了好名聲,對於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自然大有助益。

訓練自己說話靈巧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當你小心翼翼地留意自己的言談不要流於愚昧無知的同時,你的內涵實際上也會愈來愈進步。

一個人的腦筋好不好,並不光只是先天條件就能決定的,多半還要靠後天的訓練。即使你先天遺傳的頭腦沒那麼好,但若能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你的思維也會漸漸變得清晰有條理。

相反地,無論你與生俱來有多聰明,如果沒有加強理性思考的訓練,那麼終其一生,你的腦袋裡也不過是塞滿了一堆蠢事
。不僅如此,這樣的人還常常會因為不當的發言,而突然把周圍的氣氛搞得很冷。

而我所謂的「說話方式」,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指「思考的習慣」。

當你懂得如何正確而愉快地與人應對之後,在持續不斷磨練的過程間,你的內在也會逐漸散發出智慧的光采。相反地,一旦你已經習慣了淺薄的說話方式,往後便很難擺脫那種二百五的形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