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理財公式」

儲蓄、債券、股票、房地產、收藏、保險……隨著金融市場多元化,這些詞語都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一般人越來越有金融意識,各種投資理財工具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部分。擅長理財的人,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豐裕與歡愉,使個人與家庭的經濟處於最佳的運作狀態,從而提高生活品質。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利用手中的錢,及時把握每一個投資機會呢?在此,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猶太人的「理財公式」。

猶太人認為,錢雖然流通各地,無所不在,但若只讓它從眼前溜過去,還是聚不了財。依照傳統猶太人的理財方法,任何時候都必須撥出三分之一的金錢,以某種方式儲蓄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累積財富。就像拉比(猶太教神職人員,相當於基督教的牧師)依茲哈庫所說的:「理想的理財方式是,三分之一用來買地(最好的儲蓄方式),三分之一用於買賣商品,另外三分之一則應該留在手邊。」

猶太民族,是一個充滿理性色彩的民族。猶太人雖然喜歡冒險,但他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做「孤注一擲」的賭徒。在他們眼中,權衡與穩妥才是賺錢之根本。

想知道「財神爺」是如何理財的嗎?我們來看看猶太人葛林斯潘的例子吧。 一九九六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財星》雜誌封面有這樣一個標題:「笨蛋!誰當總統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就行。」的確,在美國,若論及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力,猶太人艾倫‧葛林斯潘是僅次於總統先生的人物。

他的一舉一動既關係到美國經濟動態,也影響到全球金融市場。所謂「葛林斯潘一開口,全球投資人就要豎起耳朵」「葛林斯潘打個噴嚏,全球投資人都要傷風」便是由此而來。英國女王親自授與他「榮譽爵士」頭銜,在美國的歷屆總統中,只有老喬治‧布希獲得過這種榮譽。「九一一事件」後,葛林斯潘以其穩定全球市場的不懈努力,一舉奪得二○○一年度最佳財經新聞人物的桂冠。在五十名接受路透社調查的專家中,三十五人提名他為全球對金融市場影響力最大的人。葛林斯潘還創造了兩項紀錄:美國迄今為止最年長的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聯邦準備理事會設立八十六年來任期最久的主席。

這位在全世界舉足輕重的「財神爺」,有著獨特的個人理財之道。

一九二六年,葛林斯潘出生於紐約市一個猶太金融世家,身為股票經紀人的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一九四八年,他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經濟學士學位;一九七七年在該校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葛林斯潘的第一任妻子瓊‧米歇爾,曾以十萬五千美元買下一座豪宅,幾乎耗盡了葛林斯潘當時的積蓄。在一九五二年與人合夥開設企管顧問公司時,他對每筆開銷記了一份帳,結果發現一年的開銷達到六十七萬美元。信用卡的透支使他決定調整支出。

首先,減少在外用餐次數。他的妻子決定親自烹飪,省去幫傭費。

其次,盡可能減少贈送禮物和外出旅遊的費用,直到還清信用卡循環金額為止。

一九五四年,葛林斯潘與威廉‧湯森在紐約合組「葛林斯潘—湯森公司」,不到五年便擁有該公司的一半股份,出任這家公司的總裁,在華爾街贏得「最精明證券商」的美譽。

一九七四年,葛林斯潘擔任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由於收入大增,他的投資也開始增加,並逐漸形成一套獨有的理財觀:

一,假如在三年內要動用這筆錢,就不要將它投向證券市場。
二,每個月用來付分期付款的錢,不能超過收入的五○%。
三,找一個善於理財的伴侶。 四,要規律而有系統地投資。

葛林斯潘的理財之道,並不恪守「1=1/3+1/3+1/3」的公式,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他的理財方式同樣沒有脫離「穩妥、平衡」的猶太精髓。正所謂如此理財,才會有如此成果吧。
猶太巨擘

艾倫‧葛林斯潘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
這個講話永遠含混冗長的人,創造了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繁榮期。他曾經是經濟危機的拯救者,從墨西哥金融危機、俄羅斯與巴西的困境到亞洲金融風暴,在一九九四年至今的一連串經濟恐慌中,他的強悍與精明都扮演了救護者的角色。一且正如《非理性繁榮》作者羅勃‧席勒的評價:「他是偉大的舵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