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正/】

 

  中年恐懼症襲上心頭,熟年族群擔心談老、談體力差,雖然談遺產規劃似乎太早,卻也不時會對如何才可節省贈與稅深感興趣。「賺錢是技術,節稅是藝術」,可別辛苦為子女工作一輩子,臨老才後悔沒事前做好財產規劃,讓遺產稅或贈與稅成為子女一大負擔;理財專家常常這樣提醒。

 

  遺產贈與萬萬稅

  財產未及早規劃 變成爛攤子

  最近,英業達前副董溫世仁遺孀呂來春心肌梗塞驟逝,據說因為未及做遺產稅的規畫,外界估計要繳交近30億的遺產稅,這令人想到4

年前同樣因為突然過世而繳交25億元遺產稅的溫世仁,夫妻合繳近5

5億元的遺產稅,創下台灣的歷史紀錄。

 

  還記得2000年那一年,溫世仁到大陸最貧窮村落之一的黃羊川鄉拜訪,當時他形容自己看到當地居民一窮二白的生活,「眼淚都快掉下來」,溫世仁說,以後當他要花費100元時都會捨不得,只因這區區

100元就已足夠讓黃羊川的小朋友生活好多天;然而他卻突然過世,留下了許多未完成的遺憾。

 

  然而,台名保代董事長陳亦純在他的《退休,要有錢》著作內就引述名作家陳艾妮的話,感慨溫世仁沒有在生前做好財產防範規劃,以致於被徵收超過25億元的遺產稅。如果他能事前好好規劃,不但可加惠黃羊川的苦難孩童,也能造福台灣的失學幼童,因此對溫世仁沒有事先規劃好遺產稅,感到實在很可惜!

 

  陳亦純強調,賺錢是技術,節稅是藝術。這還是遺族有現金可繳稅的情況,若碰上遺族手頭上沒足夠現金繳稅,就很吃虧了。信實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羅友三過去就曾碰過一個客戶,父親留下一大筆土地,但遺產稅高達1億多元,繼承人手邊根本沒有這麼多的現金可繳納,只得採取實物抵繳,將部份的土地拿去抵稅,結果被抵稅的土地市價就值好幾億元,只能眼睜睜的放棄精華土地。

 

  遺產稅沒規劃,不只可能造成子女的負擔,更容易引發子女失和。永豐銀行金融商品處副總經理滕光亮說,為避免讓遺產稅成為子女的負擔或因分配不均而導致家庭失和,他會建議客戶,早一點開始進行節稅的動作。

 

  除了遺產稅之外,逐漸累積一定財富的熟年族群,也開始會贈與財富給子女,滕光亮說,目前市場上常用的遺贈稅節稅利器有以下4項:包括分年贈與、保險、信託或購買免稅的金融商品。

 

  利器1:贈與

  每年111 10年轉移千萬元

  若父母要贈與財產給小孩,可透過「分次贈與」與「一次贈與」,其中,分次贈與的部分,父母每年各有111萬元免稅額,合計有222萬元免稅額度可用。

 

  此外,子女結婚時,父母可在前後6個月內,增加一筆贈與免稅額,父母各100萬元。那麼一來,當年度一個子女的累計免稅額就會提高到422萬元(父111萬元+100萬元,母111萬元+100萬元)。同時,贈與不限於現金,也可將房地產按公告現值逐年做部分移轉。

 

  利器2:保險

  兼顧保障與免稅 大戶最愛

  在保險方面,被保險人生前以健康體投保人壽保險,而當被保險人死亡時,以繼承人為受益人所取得的人壽保險給付,不計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這裡要特別提醒,若保單沒有指定繼承人為受益人,保險理賠金就要納入遺產總額課稅。另外,自民國9511日起,最低稅賦制上路後,新購保單若「要保人≠受益人」,保險死亡給付須由受益人計入基本所得額申報最低稅賦,但受益人每一申報戶有3,000

萬元的死亡保險金免稅額,仍可善加利用。

 

  利器3:股權信託

  利用信託轉移 降低遺產總額

  雖然每年有111萬元的免稅贈與額度,但對許多身價上億元的高資產族仍緩不濟急,於是「信託」成為大戶的最愛,其中以「股權信託」最具節稅效益。羅友三說,由於股權信託的贈與課稅金額,是以股票市價減除「股票市價按中華郵政1年期定存利率複利折現」計算,而非以股票市價計算,可大幅降低未來遺產稅的負擔。

 

  利器4:購買免稅金融商品

  境外投資收益可免稅

  現階段因我國所得稅法在個人部分係採「屬地主義」,所以個人境外存款或投資的境外基金、連動式商品的所得收益都是免稅的。

 

  換句話說,投資於海外基金或連動債等海外金融商品的投資收益,不管是配息或資本利得都不會被課個人所得稅(原則上海外所得,自民國9811日後課稅),但在身故之後仍會被納入遺產計算。

 

  除了這4種節稅利器外,還有一些規避遺贈稅常用的招式,譬如移轉無公開定價的財產,如未上市公司股票、土地、古董等,或者是購買無記名的公債、股票、可轉讓定期存單,而由下一代領取本息,也有在生前成立符合免稅條件的文教慈善基金會,不然就是把將財產直接匯到海外,或者是透過控股公司移轉財產。

 

  不過,新光人壽海外事務部襄理林英儒說,這些招式其實稅捐單位已有對策,只要追蹤資金流程就可以掌握,雖然第一代課不到稅,但第二代恐怕就跑不掉。況且這樣做已不只是節稅,而趨於逃稅,社會大眾也並不樂見有錢人藉此逃漏稅。滕光亮提醒大家,無論身價有多少,都要進行節稅的動作,因為合法節稅不但是一種理財智慧的運用及發揮,更是對自己的資產及下一代負責任的態度與方式。

 

中國時報    E3/熟年周報           2007/0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