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郁青 

「每個人都有理財命,我這輩子賺最多錢的不是來自理財,而是靠本業賺到錢」,統一安聯副總楊承清說,投資理財一定要做,但是本業更重要,投資自己最實在。

楊承清
20年前進入基金業,1988年從怡富(摩根富林明前身)開始到英國柏克萊投顧擔任總經理、接著是瑞銀投顧總經理、荷銀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AIG投信總經理,一路都在基金界工作。

因為工作關係,楊承清過去最常做的投資就是在台股「殺進殺出」,雖然不融資,但是投資部分很高,有時候一天就可以賺到幾個月的薪水。但是在
SARS那年,他把所有資金全數投資台股與基金,一天帳面上少了整整一年的薪水,讓楊承清睡不好覺。

楊承清說,
SARS之前是美國911事件,投資專家總認為天災之後,是最好的賺錢時機,所以他在911之後,就把所有的現金拿出來投資台股以及相關基金,楊承清說,「假如SARS再更嚴重一點,搞不好我現在已經垮掉了。」這波SARS股災,楊承清最後還是賺錢出場,但快半個月的狂跌,徹底改變了楊承清的投資哲學,「人要適可而止,不要太貪」,楊承清後來深深覺得,一個人一輩子賺到的錢有限,怎麼樣讓賺到的錢不會不見比較重要。

楊承清在這一行常看到許多「奇怪的事」,比如說有人做生意被其他股東欺騙,本來只是一筆不大的資金,卻因為一時周轉突然失靈,其他投資被斷頭,最後變得很慘;還有人因為幫人作保,原先前景無限卻變成吃上官司、揹上沉重的負債。

楊承清因為看到很多人賺到了錢,後來卻都沒有守住,「投資應該是控制風險,而不是要賺多少錢。」他說,「年齡跟錢是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楊承清年近
50歲,現在他只投資利率變動型年金、投資型保單以及債券型基金,盡量投資有保障的商品,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稅賦負擔。

楊承清購買投資型保單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保障,例如說保費
30萬元可以購買到保額300萬元的投資型保單,楊承清把每年投資帳戶賺到的錢拿來支付保費,「掛掉的時候肯定可以拿回300萬元,等於是賺到十倍。」這是他強調「投資自己」的另一層含意。

經濟日報
/B2/退休金算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