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養錢防老──退休理財的投資工具

影響退休理財的兩大變數:工作年限&實質報酬率

生命的歷程其實就像在騎乘單車,只要不停止踩踏,你就不會摔倒。──前美國參議員派伯(Claude D. Pepper)

有個電視廣告令人印象深刻,一對大學同學進入同一家公司上班,升職歷程也差不多,但兩人對於每月薪資的使用方式南轅北轍。一位強調及時行樂,完全不做投資,另一位則有定期投資的習慣,20年下來,兩人財富累積效果截然不同。

這是國內一家銀行推出的廣告,目的在於推廣該行的財富管理服務,廣告中呈現的確實是理財上的現實情境。

在進入本書最後一課談論各項退休理財投資工具前,必須再次強調兩個影響退休理財的重要變數─工作年限與實質報酬率,妥善應用於個人資產配置,才不致於誤用投資工具,或給予投資太多不合理的期盼。退休理財與一般理財不同,退休理財的時間比較長,有分散時間風險的效果,可以比一般理財追求高一點的風險,以期獲取高一點的報酬。  

一、工作年限與所得替代率成正比

在推廣年金保險時常用一句話:「活得愈久、領得愈多」,將其套用到退休理財上則為:「工作愈久,累積的錢愈多」。圖6-1呈現的是工作年限與所得替代率間的關係,可以看出兩者間成正比。以工作期間10年為例,所得替代率只有3.91%,而當工作期間增加一倍至20年時,所得替代率會上升至10.23%,工作期間若為40年時,所得替代率就會達到三成以上。

一般而言,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至少要有五到六成,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想要過得有尊嚴或更富裕一些,所得替代率拉高到八、九成亦不為過。如果所得替代率超過100%,不僅退休後過得比退休前還要好,還有更多餘裕時間可以應用,夫復何求?想要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工作期間長短是一大變數。

二、實質報酬率與所得替代率高度正相關

退休安排等同於是一生的長期資金運用計畫,實質報酬率高低是所得替代率多寡的關鍵決定因子,退休準備的資金要怎麼運用,是非常重要的事。圖6-2以所得替代率為縱軸、實質報酬率為橫軸,可以得出兩者間呈現高度正相關。以一個工作30年的勞工為例,如果實質報酬率只有1%~2%,30年下來,所得替代率僅達原來薪資的十分之一;若實質報酬率提高到5%,所得替代率就會增加到四分之一;若實質報酬率達到10%,所得替代率就會高達九成。

每月提撥同樣金額的兩個人,資金運用方式如果不同,到退休時所累積的退休金差異可能相差數倍以上。由此可見,投資選擇與安排是否恰當,對退休生活影響將是多麼龐大。不論是因應未來勞退新制可能開放的個人投資選擇,或是個人對退休安排所做的自行投資,長期資產配置是否得當,將是成敗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