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06/04/19      

買東西一定是功能愈多愈好嗎?一張同時兼顧保險及投資的「投資型保單」,是否一定比單純的保單還划算?先檢視專家提供的十個問題,再決定不遲。                             

   (攝影/吳毅平.李芸霈 )【撰文/張卉穎 】 

    32歲,目前在保險公司擔任理財規劃師的顏吉邦,是標準的「三明治族」:上有年邁的高堂,第一個女兒也即將在今年6月出生,因此顏吉邦身上背負的責任相當重大。     提起即將出世的女兒,顏吉邦心中難掩喜悅之情,但是轉念一想,如果要讓家中妻兒老小都有保障,他算了算自己至少需要1000萬元的保額才夠。可是購買一般的壽險,以32歲的年齡計算,至少一年需要繳交30萬元的保費,換算下來一個月需要繳2萬5000元。這對每個月還要負擔家中生活開銷、小孩教育金等費用的顏吉邦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更別想說要存什麼退休金了。

  由於在保險公司工作,所以顏吉邦發現同樣是1000萬保障,但買投資型保單繳的費用可是少了一半。一年只繳12萬元(平均每月1萬元)就可以擁有同樣的保障,而且帳戶還可以視手頭鬆緊彈性調整,可以說是便宜又方便。因此顏吉邦除了已經買的傳統壽險及醫療險外,再加買了兩張投資型保單,做為自己的退休規畫用。

     像顏吉邦這樣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這也是投資型保單自從推出後就熱賣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手頭不甚寬裕的年輕上班族,既有保險需求、也想投資、又希望能夠彈性繳款,這時,結合多種功能的投資型保單就是他們購買的首選。

     不過,投資型保單上市以來也衍生了不少糾紛,像是第一年繳的費用有80~100%都進了保險公司口袋,真正可以用來投資的比例很少,還有一堆帳戶管理費等業務員沒有先告知的額外費用,都是爭議的來源。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哪些是你應該留意的問題呢?

     一、投資型保單究竟是保險?還是投資?
  最重要的還是保險功能,投資只是附加的價值。「保障才是重點!」保德信高級壽險顧問陳寶終說。因此在買投資型保單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保險?還是投資?投資型保單畢竟還是保險的一種,而保險又是一種保守的理財行為,因此寄望它能賺很多錢是不太可能的,頂多就是將投資賺的錢回饋到保費而已。

     剛出社會的人對投資跟保險這兩個領域都很陌生,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更複雜了,因此投資型保單比較適合對投資有一點點概念的人。如果連基金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其實並不適合買這麼複雜的理財工具。 

    二、買了投資型保單,就不用買其他保險了嗎?
   答案是錯的。陳寶終認為傳統型保單(壽險、醫療險)買足了,第二順位再考慮投資型保單。如果身邊一張保單也沒有,要先以傳統型保險優先考慮。     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大多連結的是壽險,也就是身故才有保費可領,其他的醫療保障沒有包括在內,也就是萬一生病或意外住院是沒有理賠的。

     三、我有多少預算可以買?這筆錢的投資目的?
  「如果是要吃飯用的錢,那當然得擺銀行,千萬別進保險公司。」保誠人壽業務經理陳聖儀說。以上班族來說,要先問問自己這筆錢是每年都有、還是只有一筆、金額多少、使用目的。如果這筆錢每個月定期出現,就可以將其中的一部分投資於投資型保單,如果只有一筆小錢,還是放定存比較實際。     另外,也要顧慮到理財的目的是用於退休規畫、旅遊、還是生活開銷,如果是後兩者,當然不需要將錢投入投資型保單。

陳聖儀建議收入的60%用於生活開銷、30%投資(一半定存、1/4投資型保單、1/4風險高的投資)、10%保險(醫療癌症險)。

     四、這筆錢是要放長期,還是短期?   
「第三年就不買的話別考慮投資型保單。」陳聖儀說,因為保險是長期金融,必須長期投入才有保障。再加上第一年的保費中,有很高的比例必須負擔保險公司的營運成本,所以第一年就解約的話非常不划算,等於錢都進了保險公司口袋,而沒有真正開始投資。

     五、為什麼第一年要付保費的80~100%給保險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費用?
  如保誠第一年保費有80%必須支付保險公司的前置費用(20%用於投資),安泰需100%。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前置費用都是採取遞減的方式,例如第一年比較高,之後就慢慢減少,到七或八年之後就不需再繳前置費,所投入的金錢全部用於投資。

所需的費用包括:
     1.前置費用:用來支付保險公司的營業費、佣金等。約第一年保費的80~100%,剩下的才可用於投資。
     2.危險保費:提供客戶保障的成本。要特別注意的是,年齡愈大危險保費愈高,甚至會呈倍數成長,這是跟一般傳統型保險最大的不同處。
     3.管理費用:網站維護、寄送對帳單等相關費用,每個月約80~100元不等,是直接從保單現金價值中扣取的。
     4.投資標的轉換費:保險公司通常都會有一年內基金轉換次數不需費用的優惠。

     六、到底該將壽險跟基金分開買,還是合在一起買一份投資型保單?
   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在《不理財也發財》裡建議,如果保單有投資型的成分,消費者要請業務員試算合在一起買,還是分開買比較有利?如果其他條件都相同(基金報酬率、投資金額和投資年限都相同),那麼將這筆錢全部放在投資型保單會比較划算,其保障額度會高達972萬元,二十年後領回的錢也比分開買多。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必須終身繳,否則就會停效;而傳統型壽險只要繳到一定年限(十年或二十年),往後不需再繳費,保障同樣持續。

     七、連結的投資標的愈多就愈好嗎?
   並不是。陳聖儀認為,就心理學而言,人的管理幅度最多八個。這用在基金管理上也是一樣,一般人最多只能同時了解八支基金的績效和背景。而且即使提供的基金再多,也不出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基金組合等幾個大類。只要每個類別都有基金可供選擇,其實影響不大。

     而且換個方向想,「給一支基金,還是給一百支基金,才是對客戶負責?」陳聖儀問,答案是前者,因為只提供一支的話,公司必須保證絕對的績效;但若是提供很多選擇,表示公司可以不負責任,交給客戶自己隨便選。再加上業務人員的訓練如果沒有跟上,給更多基金反而是災難的開始。 

   八、保險業務員有足夠的知識,教我如何操作基金嗎?
  如同前述,保險跟投資基金是兩個非常複雜且截然不同的領域,業務員有辦法擁有跨領域的專業,在保險之外,還告知客戶何時該進場買基金、何時該退場嗎?因此政府規定業務員除了保險證照之外,還必須擁有投資型保單的證照才行。不過就如同陳聖儀所言:「我們是保險公司,不是基金投顧公司。」因此想在短期內獲利,最好還是把這筆錢投資在更高報酬的地方。

     九、一定可以達到保證的獲利嗎?
   廣告上常見標榜著保證28%的獲利,真的有這樣好康的事嗎?其實這是必須投資七年以上的連動債才

有這樣的保證獲利,而且七年28%,換算下來每年也只有4%而已。   陳聖儀認為,與其問能不能保證獲利,不如問服務的人有沒有幫你做投資組合,如果投資金額一半在保息保本的債券型,另外30%在股票型、20%在平衡型,風險分散的話,這樣每年至少也有6~9%的投資報酬率,如此一來即使賺不了大錢,但也不可能賠太多。

     十、最壞的投資狀況是什麼?   陳寶終建議,要問你的保險業務員: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自己能不能承擔這個風險?如果最壞的情況都計算進去了,那麼自然可以安心購買了。

  投資型保單最重要的還是保險的功能,投資只是附加的價值。「保障才是重點!」保德信高級壽險顧問陳寶終說。
     保德信人壽高級壽險顧問 陳寶終
   傳統型保單(壽險、醫療險)買足了,第二順位再考慮投資型保單。
     保誠人壽業務經理 陳聖儀   
買投資型保單前要先問問自己這筆錢是每年都有、還是只有一筆、金額多少、使用目的。
     【本文摘自30雜誌4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