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紹華

不是危言聳聽,但從財務的角度來看,30世代的處境還真有點像「溫水中的青蛙」,一份表面光鮮的白領工作,一份看似不差的薪資待遇,三不五時上餐廳犒賞自己當然不是問題,甚至有時狠下心來,3、5萬元的名牌貨也買得起。只是,當我們偶爾靜下心來想想未來的時候,龐大的購屋貸款、子女教養基金、退休生活老本,卻又不得不令人覺得窮酸不已。

當然,人生各有選擇,也許你不買房子、不結婚、不生小孩,但你能不退休或不被迫退休嗎?想想,沒有房子、沒有孩子的一個人退休生活,財務壓力應該也不會比別人輕鬆吧?

我們是不能不急的,縱使工作不會突然人間蒸發(這年頭誰敢保證?),但薪資的緩慢不動、存款孳息少得可憐,甚至已經連物價的攀升都追趕不上了。社會財富分配上,30世代白領工作者的「下流化」,並不只是國外新潮的流行口號而已,在台灣,證據也已一一浮現。

 「下流」世代真無奈? 

針對台灣30至40歲受薪階級的財務現況與理財信心,《30雜誌》最新的調查發現,若將受訪者分為年入逾百萬的「上流組」,以及年收入60萬元以下的「下流組」比較,無論是在收入增加速度、理財行為和心態等層面,兩組之間都有漸行漸遠的趨勢。

財富、心態都上下分流


調查顯示,「上流組」當中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近一年的收入狀況優於前一年,且薪資均有獲得調升;相反的,「下流組」當中收入優於前一年的人則僅有26%,並且有66%的受訪者,近一年未獲得任何的薪資調升。

更糟糕的是,從理財行為來看,「下流組」受訪者的行為表現明顯消極。據調查,收入百萬者當中,超過六成的受訪者有進行投資理財,其中近一年以來有獲利者多達50%;然而,「下流組」的受訪者則有近六成沒有進行任何投資理財,而藉由投資獲利的人,比例也不到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面對未來的財務壓力,七成五的「下流組」受訪者沒有執行任何改善計畫;相對的,超過半數的「上流組」,則正在透過積極的理財計畫改善財務壓力。此外,有接近八成的「上流組」有信心能在退休之前存滿千萬元;相反的,接近九成的「下流組」,認為退休前存夠千萬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消極的行為來自消極的心態,當調查問及:「你未來一年的財務狀況會變好?或者變差?」,過半數的「下流組」勾選後者,「上流組」則有55%認為明年會更好。

調查的背後,隱隱浮現一個白領階級的財務黑色陷阱:貧富失衡的現實令人無奈、無奈令人消極、消極令人無為。57%的白領上班族目前沒有任何投資理財行為、75%則沒有針對未來財務壓力採取任何理財計畫。無為,讓白領上班族宿命地遵循日本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M型社會」的預示,持續向下沉淪。

上一代的經驗不管用了


「消極?話不能這麼說,我不想賠錢,所以只能把錢放在銀行裡,不要跟我說銀行利息很低這種話,我聽過太多投資賠錢的例子了。」過去七年在上市公司高林實業擔任汽車貸款業務員的小陳,不平地說:「尤其,我現在的情況更是賠不起!」今年8月,公司決定裁撤小陳所屬的部門,忽然,一份辛苦但穩定的工作就不見了。

「當時選擇在這家老字號的上市公司上班,就是以為比較穩,加薪速度慢一點沒關係,慢慢存錢,一樣可以顧好自己的家庭,就像我的爸爸一樣。」幾十年前,小陳的父親在台北南港繼承了一小塊畸零地,搭起鐵皮屋,擺放著簡單的加工設備,就這麼做起家庭工廠的小生意,敲敲打打,一家六口辛苦卻也衣食無虞地生活著。

「以為可以像爸爸一樣,穩定工作,慢慢改善生活,但現在,我沒收入,要支付房貸,銀行存款只能再撐幾個月,對於兒子未來的教育金,想都不敢想。退休金?先找到工作再說吧!」

購屋成家、教養子女、退休養老,人生三大基本需求,小陳的爸爸一步一腳印地慢慢達成。但對小陳來說,雖然踏入職場以來也是這麼一步一腳印地走著,距離卻是愈來愈遠。小陳不是特例,《30雜誌》的調查顯示,子女教養、購屋、退休等人生基本需求,正是最令30世代感到壓力的財務關卡。

(本文摘自11月號30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