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副刊‧文:顏智芬‧2006/04/13)
在趙寧的新書發表會上,有個老先生牽小孫女來,手拿一本三十幾年前,但保存得很珍貴的書──《趙寧留美記》來要簽名,並說:"我要把書傳給我的孫女,讓她的人生不管發生甚麼事,都要以趙伯伯做榜樣。"
(星洲日報/副刊‧文:顏智芬‧2006/04/13)
在趙寧的新書發表會上,有個老先生牽小孫女來,手拿一本三十幾年前,但保存得很珍貴的書──《趙寧留美記》來要簽名,並說:"我要把書傳給我的孫女,讓她的人生不管發生甚麼事,都要以趙伯伯做榜樣。"
呵~~一看到這個測驗,果然沒錯
我是個超理性的人
其實有時太理性的人,在生活中真的蠻難相處的喔
Q請問你在與異性相聚時?在那一種狀態下,感到最幸福?
朋友傳來了一幫電子郵件
標題是:台北國軍英雄館一百元吃到飽早餐之把繳的稅吃回本!
很有趣的一篇文章哩
《窮得只剩下錢》
內容簡介
呵~~沒錯
不管是浪漫電影還是愛情小說
我覺得真的不要看多
有一種人無論碰到什麼事總喜歡唱高調、泛理想化。他們就和前面所提到的「開口閉口皆是金科玉律」的人一樣,都是些不切實際的人。只不過,他們的態度不像前者那般咄咄逼人,因此基本上可說是對旁人無傷。頂多,只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傻小子罷了。
假設這種人如果參加PTA(譯註: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家長教師協會)的聚會,被問及個人有何意見的時候-
說話過於謹慎,也是言行愚蠢的一大特徵。
舉例來說,碰到有人問路的時候,原本你只需要回答:「第三個紅綠燈的路口向左轉,走五十公尺左右,你會看到左邊有一棟建築物,它的一樓是咖啡館,而你要找的地方就在它的三樓。」但換作是行事謹慎的人,就會拉里拉雜說明了一大堆:「你順著這條路走,過了和××路的交叉口後,往前會再經過一個比較小的路口,然後就會碰到三叉路。在那個路口的右邊轉角有個藥局,旁邊就是便利商店。你從那裡左轉沒多久,就會看到一家居酒屋,然後再繼續往前走大約五十公尺,你會看到左邊有個三層樓的建築物。它的一樓是咖啡館,你一看它的招牌就知道了!而你要找的地方就在那棟的三樓。」
有些人特別容易受感動。
當你們一起在看電視的時候,旁邊突然傳來一陣啜泣聲,令你不禁納悶:此刻的畫面有什麼好哭的呢?但見對方嗚嗚咽咽了起來,顯然有什麼因素導致他如此傷心。
從不懷疑別人、不管別人說什麼全都相信的人,足以證明這個人有良好的家教、心地也很善良。因為,會處處懷疑別人的人,正代表著他自己的秉性並不是那麼純良。愈是缺乏教養的人,愈容易懷疑別人,並受到猜忌之苦。
因此,如果有人想要展現自己的好家教及善良的秉性的話,,對於別人所說的話儘管照單全收,這樣也許就能贏得別人對你的高度評價:「那個人家教真好」、「那個人很不錯」。
有些人說起話來老氣橫秋、了無新意。當然,年輕人裡頭亦不乏這樣的人,不過原則上,還是以中老年人佔絕大多數。
這類型的人若是碰到大家在聊電視劇的話題,即使想加入討論,充其量也只會說些:「那個藤原紀香啊,長得還真漂亮!要是能夠用魔法把我家的黃臉婆變得像她這麼妖嬌就好了。」或者「年輕人可以自由戀愛,真好!想當初我年輕的時候,可沒這麼好命。」除此之外,對於該劇有什麼趣味的心得,或者受到故事感動而引發什麼樣特殊的感想,他全然不提。
每個人最感興趣的便是自己。但是,如果和別人聊天都只顧著聊自己的事,那可是會令人受不了的。
我曾經在捷運列車上不經意地聽到一群女高中生的對話:「我跟你說,我昨天‧‧‧」、「是喔?像我啊‧‧‧」儘管她們的對話聽起來沒什麼交集,彼此間好像也沒人在專心聽對方說話,只顧著聊自己的事,奇怪的是竟然也能一直繼續聊下去?!或許在高中生那個年代,這種情形算是很正常的吧?
有些人就是天生好猜忌。
假設部門裡頭的課長正在批評別的部門的人。即使課長只是單純對其他部門的人生氣,但事情一到了好猜忌的人的口中,就會變成:「課長真正責怪的,其實不是別的部門的人,而是自己部門裡頭的×××。」
有些人講話十分抽象,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邊。例如以下的情形-
「最近的年輕人對於他們的對象總有過度偏袒的傾向,想要改變這種情形,需要從教育方面來著手,以期能夠掌握住一個更具相對性的社會。」
有些人天生就好批評,就算別人覺得再棒的一件事,到了他的口中總免不了被挑三撿四,嫌這裡不好、那樣又不成。
連看個電視劇他都會邊看邊罵:「哪來這麼離譜的事!」、「這和剛才那一幕根本不連貫嘛!」、「天底下哪有這麼巧合的事!」或者,當他在觀賞談話性節目時,對於時事評論家的發言,可能會忍不住衝口而出:「喂-你傢伙簡直是豬腦袋嘛!」、「連這種情形你也持反對意見嗎?!」、「別光說不練!你倒說說看要怎麼做啊?」總而言之,這類型的人是精力旺盛的批判專家,很少有事情讓他看得順眼的。
當你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必須說明你所依據的理由。例如,男女朋友之間如果要提分手,若是不把理由說出來,對方可能會氣瘋掉。這樣的行為在過去或許還能被容忍,尤其是男性,對於默默分手一事甚至還覺得存在著幾分詩意。然而,在這個處處都需要給別人一個充份交待的現代社會裡,關於感情的變化,對方也會要求你要給個說明。至於工作方面或是對政治、經濟的看法,那就更不用說了。
但偏偏就是有人不愛給交待。
有一種人你從他的談話當中,就能清楚地感覺到他想要展露權威的意圖。
每次只要對話當中有提到人名,免不了總會帶出一長串顯赫的背景。例如:「我有位學弟從東京大學畢業後,就到美國的哈佛大學進修,回到日本後便一直在H大學擔任助教。他呀,最近‧‧‧」、「那個人從早稻田大學政經系畢業後,先是在××銀行擔任經理的職務,後來又被別家公司挖角‧‧‧」
有些人對事情的看法,總習慣從道德的角度來一偏概全,只要一逮到機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陣說教。
例如:「做人要努力」、「凡事只要全力以赴,必定會有收獲」、「心中有愛最美」等等,這些話根本教人無從反對起。而且他們總是深信,凡事只要堅持到底,一定可以獲得解決。不,如果只是「相信」也就罷了,他們往往是強迫別人非得努力不可,如果別人沒有照著做,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
40種避免說蠢話的技巧
有時候,我們只要與人簡短交談幾句,就能察覺對方的智識水平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