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 文/張慧心
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
它的樣貌百變,讓很多人深受其擾,卻摸不著病
因,甲狀腺主宰人體什麼功能?可能引起哪些身
心風暴?又為何愛找年輕女性?
面具底下的本尊,即刻揭曉。
在眾多疾病中,甲狀腺疾病算是曝光率極高的毛病,早年藝人方季惟曾因治療甲狀腺亢進,而退出演藝圈,之後陸續承認罹患此症的藝人如黃鶯鶯、劉瑞琪、坣娜、李之勤、廚藝家梁瓊白,乃至於最近因甲狀腺惡性腫瘤開刀的「寶媽」,似乎此一疾病,總愛緊盯生活忙碌、壓力沉重的現代女性!
什麼是甲狀腺疾病?簡單來說,就是荷爾蒙失常。但如醫界所言:「一句『甲狀腺』,其中可千變萬化。」台灣流行病學統計,甲狀腺患者中,男女比例約1:8,男女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則是1:4,顯示女性罹患此症的比例偏高,甚至已成為婦女前十名常罹患的癌症。
身披百變外衣 好發年齡呈兩極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代理主任黃天祥表示,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患者占人口4%),是內分泌腺疾病中罹患率僅次於糖尿病的疾病。患者中有50~60%屬於甲狀腺結節,約30%是甲狀腺機能亢進,10%為甲狀腺機能不足,而其中僅5%可能轉成甲狀腺癌。
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年紀呈兩極化,除好發於20歲的年輕女性(也偶見於小孩),也常見於50、60歲以上的老人。此外,也有一些人年輕時功能亢進,但更年期後卻功能不足。
常有病患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長庚醫學院講師的劉妙真:「我的甲狀腺腫大,為什麼驗血結果是甲狀腺功能正常?」或「甲狀腺功能檢查正常,為什麼醫師還說我的甲狀腺有毛病?」
其實,甲狀腺患者中,有人甲狀腺功能異常,並無腫大;也有人僅甲狀腺腫大,而功能正常;此外,合併甲狀腺腫大及功能異常者,也不在少數,樣貌多變。
舉例而言,緊張、焦慮、失眠、腹瀉、坐立不安、流汗等生活上常見的症狀,都可能肇因於甲狀腺「結節」、「亢進」或「不足」,也由於甲狀腺疾病的面貌多端,雖然大多數醫生常能「一眼看穿」甲狀腺患者,但臨床上還是有不少患者,是在別科求診過,經轉介後才找到對症下藥的醫生。
病因難察覺 病患兜圈子
劉妙真說,曾有位患者沒有感覺不對勁,只有眼球不舒服,眼科醫生警覺性高,提醒他轉掛新陳代謝科,才被診斷出是甲狀腺亢進中的葛瑞夫氏症,導致眼球逐漸突出。
今年53歲的李姓女作家,10年前曾因心悸、胸悶、體重直線下降,輾轉「流浪」於心臟內科、精神科、婦科、皮膚科,甚至吃了半年多的抗憂鬱劑,最後住院經醫師會診,才發現困擾多時的疾病,是甲狀腺亢進引起。
廚藝家梁瓊白則在搬家、籌設公司的過程中,沒來由一直消瘦,5個月內瘦了13公斤,而且變得很焦慮,整天心慌慌、心臟蹦蹦跳,在心情放鬆的情況下,狂跳每分鐘100多下,才意識到身體出了問題。後來找出病因,按時服藥、回診,加上時時提醒自己,適度管理情緒,生活逐漸恢復原有秩序,不再像「急驚風」般四處得罪人。
外商銀行理財專員吳恆惠,生完老大後,體重居高不下,脖子部位浮腫,喝咖啡時偶爾會心悸冒冷汗,也容易疲倦,後來經親友提醒,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雖然正常,卻在腺體附近長了一顆如雞肫大小的結節瘤。
醫生建議她先吃藥治療,吃了兩年多的藥,結節始終沒有縮小,但心悸及手抖冒汗的毛病改善不少。後來,因再次懷孕時流產,婦產科醫生認為可能是藥物所致,建議她若打算懷孕,最好停藥半年以上。和家人商量後,她決定開刀取出結節,半年多後順利懷孕,且生下健康的女兒。
影響全身組織 作用於各器官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編寫的衛教教材指出,內分泌腺又叫無管腺,其腺體內分泌物直接進入血管,藉著血液循環,作用於其他部位。人體每個組織的新陳代謝都受甲狀腺影響,可能產生症狀的臟器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情緒。
如果缺乏甲狀腺荷爾蒙,心臟跳動會變慢,心臟外面的心包膜腔積水,腸胃蠕動差,消化不良而腹脹便秘;骨髓造血機能降低而貧血,成年人反應遲鈍,小孩生長遲緩,長不高,腦子發育也不好,而變呆小症;生殖器官機能和月經受到影響;新陳代謝率低,比較怕冷,皮膚乾燥,容易疲倦,嚴重的話會造成黏液水腫性昏迷而死亡。
相對來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最常見的原因是葛瑞夫氏症(瀰漫性增生),高達90%,其次為普魯麥氏病(自主性高能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和服用過量甲狀腺荷爾蒙(有些減肥藥含甲狀腺素)或含碘物質,但也有其他少數原因引起的亢進。
會導致眼球凸出的葛瑞夫氏症,患者體內會自動產生一種物質(抗體),來對付某個器官,造成該器官功能異常,形成自體免疫疾病。其真正原因(機轉),至今醫學界並不清楚,但典型的症狀如緊張、多汗、怕熱、心跳加速、體重減輕和甲狀腺腫大等,或多或少會出現。
劉妙真說,男女患者的外在表徵十分近似,但年輕人的症狀比老年人來得明顯。原因是,老年甲狀腺亢進症患者,因為生理老化代謝減緩,反而較少出現緊張、多汗、怕熱等症狀,取而代之以心臟的症狀和體重減輕為主。
遺傳埋下基因 後天壓力誘發
一般人認為,甲狀腺疾病好發於都會生活緊張的職業婦女,但醫學上找不到支持的論點。「家庭主婦的生活也很緊張,不一定只有職場女性才是高危險群。」事實上,在台灣仍未進行大規模甲狀腺疾病調查,無法證實是否都會區的發生率較高。
甲狀腺機能亢進常有家族史,黃天祥解釋,此疾會存在遺傳基因中,但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而是面臨壓力時,血中的類固醇和腎上腺素上升,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增加,過度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亢進現象,或是隔代遺傳;此外,攝取過多的碘,也會誘發此症。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張天鈞、黃天祥曾觀察發現,青春期的女性病發,通常和課業有關;女性懷孕前3個月或生產後半年內容易復發,胎兒畸形率(呆小症或骨骼發育不良)也較正常人高2~3倍;上班族多和拚工作績效脫不了關係,有趣的是,有些人換了環境或工作,不必吃藥,病情就穩定下來。
捲入疲累漩渦 不治療風險大
張天鈞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不會致命,卻是讓人活得很累的疾病。除了坐立難安、心臟亂跳、失眠,有時還會因為眼球病變,造成眼睛酸澀,甚至複視(看東西有兩個影子),增加開車風險。
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難,但很多疾患常在此疾中輾轉多年。黃天祥說,治療這種慢性疾病,不應有「斷根」的觀念,而應學習如何與它融洽相處,避免再次被找上門。
劉妙真也提醒,甲狀腺亢進不能硬撐,如果不接受治療,持續放任心臟狂跳,1、2個月也許看不出影響,1年以上就有可能引起心臟衰竭,年老時,也可能引起骨質疏鬆。
認識「甲狀腺」?
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形狀如蝴蝶,是人體的腺體中,影響最廣的內分泌腺。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會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情緒等,這也是為何甲狀腺症狀多樣化且不易判別。
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會隨著年齡、性別和環境的改變而變化,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過小,產生節結,或荷爾蒙分泌過多(亢進症)、過少(低下症),皆屬於病態的表徵。
■變化多端的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種類很多,如甲狀腺功能過高症、甲狀腺功能過低症、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甲狀腺結節、缺碘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甲狀腺荷爾蒙製造障礙、異位性甲狀腺等。
臨床最常見的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或旁邊突起的腫塊(瘤),會隨吞嚥動作沿甲狀腺上下移動。甲狀腺結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概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結節,結節的大小、位置、質地、功能及其臨床意義各不同。
其中甲狀腺亢進症和甲狀腺癌,分別為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高能症和癌症。甲狀腺癌近年來已有增加趨勢,在女性更已進入最常見的十種癌症排行榜內。
■如何警覺罹患甲狀腺亢進?
除了典型的心跳快、焦慮、易緊張、體重下降,也可依下列常見症狀自我檢測:
焦躁激動、鬱悶、神經質、失眠、多言、好動、體重減輕、肌肉無力。頭髮脫落稀疏、眼球改變、視力模糊、眼脹怕光、易流淚。脖子變粗、喉嚨有壓迫感。心跳加快、高血壓、心律不整。手指顫抖、周期性四肢麻痺。飲食大增、大便次數增加。皮膚細膩而濕潤、怕熱、體溫不正常、白斑、盜汗、色素沉澱、小腿前皮膚如橘子皮、紅且癢。月經少而紊亂、不孕、流產、早產。
當懷疑自己可能罹患甲狀腺亢進時,應至新陳代謝科進行觸診、驗血(三碘甲狀腺素T3與甲狀腺素T4檢查),並配合超音波、心電圖、胸部X光、一般血液及一般生化檢驗,進一步確定與瞭解病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30期《大家健康》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