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不知道幾歲起,Meg就和姑姑住在一起,一直住到4~5歲吧!!
DSC04579-1.JPG
有人說小孩子(5、6歲前)是不長記性的,而Meg卻不巧,就記得一些小時候有趣的事。

還記得剛去上幼稚園,是阿姑每天帶Meg去上學的,阿姑總是牽著Meg和哥哥的手,走一段路後, 便會轉頭問Meg累不累,而Meg打小就心機重啦,不管累不累,一定會說:阿姑,Meg腳好酸喔! 而阿姑也總是會笑笑的背起Meg走到幼稚園。

在大人背上看到的世界,真的不太一樣,從背上看到哥哥的頭頂,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誰說人之初性本善的?);在姑姑的背上,Meg也一種被疼愛的感覺,不必說太多的話,自然而然的生起一股溫暖的感覺。

還記得打小起,Meg就超愛撒嬌的,總是甜言蜜語的哄的阿姑對Meg超級偏心,每天三餐吃完總有好好吃的水果和甜點,也因此,從小Meg就圓圓滾滾的,現在也是@@

在Meg片段的記憶裡,阿姑的房間有個對著客廳的窗戶,而Meg最愛的就是玩著捉迷藏,從門口進入爐間,再從窗戶跳出來。那是個很奇怪的房間,因為要踏上一個高高的檯階才能進入房間,整個房間墊的很高,至少有30~50公分吧!! 現在想起來,還一直覺得奇怪,在那地板下到底有什麼東西啊?

那時Meg是住在新莊博愛路的某條巷子裡,出門總是會繞著省立醫院的圍牆走,記得晚上的夜市,小表哥超會投圈圈的,總是能贏回一些很迷人的小擺飾。另外,每天會沿街叫賣的蚵仔麵線超好吃的,後來再也吃不到一樣的味道了。

還記得有一次爸媽來看Meg,Meg還很開心的要介紹朋友給他們認識,那是住在斜對面的志忠。Meg記得這一切,但志忠是誰,早已沒有臉孔了,只記得Meg靠著陽台欄桿,對著對面人家直叫"志忠",而他那天卻從未出現。

後來4~5歲後就搬回台南和爸媽住了,一直到民國89年搬到台北。

來看看和Meg相關的舊地名吧!!

六甲頂:是Meg要往台南市區的必經之地,只要看到這個地方,就知道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
「六甲店」(Lacka-tiam),今稱:「六甲頂」,「六甲」(Lacka)一語,其平埔語的意義,乃是「閃電」。故所謂:「六甲店」,乃是:「閃電之地」。有人以為「六甲店」這一地名,乃由計算田地面積的「甲」而來,其實,並非如此。

車行:真的車還蠻多的,媽媽常常唸叨這個地名。
在王田北邊的庄頭,早年此地因有榨麻油或土豆油的油車行而得名。據石萬壽的永康鄉志所述,因其地為各種運輸貨物的行號集聚處,故名車行。

大灣:小時候學舞是跑到台南市,而舞蹈社一定會有專車送我們這些住的遠的學生回家,同學中,住永康和大灣的人一樣,總是輪流當最後一個到家的小孩,輪到最後一個回家,總是會讓Meg超不開心的。
「大灣」之所以得名,係自台南府城前往「大灣」本部落時,有一很大的彎路,故因而得名。這一則說法,為當地諸耆老所普遍接受。因此,這地名雖與「台窩灣」之發音相近,但不宜將二者混為一談。另一說明鄭時,漢人來此向平埔族租田耕種,仍稱臺灣,因有人認為臺灣應是全島之名,故改成同意的大代替,稱為大灣。

Meg其實搬過幾次家
小時候住元寶樂園附近-->永康的石車,在埔園附近-->大竹林,(這時住的有點遠了,而放學時Meg一定會帶著弟妹們到蓖麻園的一家柑仔店打電話給媽媽,請她出來載我們,而通常等到她出門時,我們這些小鬼到快走到家了。) --> 鹽行 三崁站附近

元寶樂園:民國五十年由龔聯禎接手黃麻株式會社,其時龔將南部邊的土地,改為元寶樂園,在當時可說是少有的現代化遊樂園,為南台灣有名的遊樂區。民國七十年遷往安南區十二佃。(中華日報,70.3.7)

永康:在西元1624年,荷蘭人移師攻佔臺灣前,一般咸認永康市境的住民為西拉雅系平埔族,主要有新港社、赤崁社和大員(臺灣)社等社,至荷蘭佔領時期,以大結首區統轄。(南瀛地名誌,黃文博)。而後鄭成功驅逐荷蘭人,設立天興、萬年二縣。永康市境隸屬於天興縣。後於永曆十八年(1664)改縣為州,永康市境分屬於天興州內的武定里全部,與永康、長興、廣儲三里的一半。故永康名稱之出現始於明鄭時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入清。永康市境則分屬武定里全部,永康里的上保、廣儲西里的大部,廣儲東里的一部,長興里的上保。至同治年間,永康里分成永康上中里、永康下里,上中里在本區境內,下里則在臺南市境。至光緒十三年(1887)臺灣建省前,永康一直隸屬臺灣府臺灣縣轄地,建省之後改臺灣府為臺南府,臺灣縣為安平縣,分武定里為內、外,長興里為上、下,此時屬於安平縣的永康市境則屬永康上中里、內武定里、廣儲西里和長興上里等。n 日治時期,永康市境初歸臺南民政支部安平出張所管轄,明治二十九年(1896),直轄於改制後的臺南縣。隔年,日人於臺灣島內設置縣廳,下設辨務署,永康上中里、長興上里隸屬臺南辨務署;內武定里、廣儲東里、廣儲西里則屬灣裡辨務署。明治三十一年(1898),內武定里、廣儲東里、廣儲西里又改屬設於今新化鎮的大穆降辨務署。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人廢縣和辨務署,改設二十廳,永康市境屬臺南廳,其中永康上中里、長興上里歸安平支廳管轄,廣儲東里、廣儲西里、內武定里歸大目降支廳管轄。明治三十六年(1903)九月,臺南廳的街庄社重新調整後,今永康市涵蓋有三區:n 永內區:永康上中里之網寮庄、埔姜頭庄、蜈蜞潭庄、蔦松庄;內武定里之三崁店庄、鹽行庄、六甲頂庄。區役場設於埔姜頭庄,及今之永康里。n 長興區:長興上里之大灣庄及長興下里。區役場在現今仁德鄉太子村太子廟庄。n 廣儲里:廣儲東里的車行庄及廣儲西里的西勢庄、王田庄。區役場在現今新化鎮北勢里的北勢庄。n大正九年(1920)廢廳為州,廢支廳為郡,廢區為庄。於今永康市境設永康庄,包括原永康上中里、內武定里、長興上里全部,及廣儲西里西勢、王田庄,廣儲東里車行庄。庄役場設在埔薑頭,屬臺南州新豐郡管轄。下分網寮、埔薑頭、蜈蜞潭、蔦松、六甲頂、鹽行、三崁店、車行、王田、西勢、大灣等大字。n臺灣光復之後,改州廳制為八縣九市,郡為區,庄為鄉鎮,大字為村,下設鄰。故永康市境改稱為臺南新豐區永康鄉,為二等鄉。後廢區,遂成為臺南縣永康鄉,此時境內有十五村,其後因人口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為二十九村,民國八十二年(1993)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而升格為永康市,原有的村改為里。民國八十三年(1994)再將行政區域增設為三十九里。至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底為189,631人。其人口密度高居臺南縣第一名。


石車:清代此地因設有草真仔,以石車碾蔗榨糖而得名。
在小篦麻園西北邊的高速公路路東,即四維街149巷一帶原有一庄,民國三十五年(1946)的新化大地震後,庄人多遷入小篦麻園、大篦麻園和埔仔一帶,高速公路完成之後,漸有人跡,現為小社區,庄內有石宇公(石府千歲),創建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現在的廟地為其南側興建歐洲世界的歐帝建設公司所獻

埔園:屬於埔薑頭三里之一,永康鄉戰後設村,原今縱貫鐵路以南,柴頭港溪以東、永康里以北、龍中街以西之地設為一村,以村內有埔仔和篦麻園帶小兩庄而各取一字命名為埔園村;民國七十一年(1982)劃高速公路以東為大橋村,民國八十二年(1993)隨永康鄉升格,改為埔園里。
民國八十三年(1994)又劃四維街和中正路(南142線道路)以西至高速公路為正強里。里內有大篦麻園、埔仔、角秀等三庄。

「大竹林」,原亦為「新港社」之屬地,後成民社,其平埔語地名原作:Tavarikan,為居竹林之地的意思;漢譯為「大竹林」乃因該地原為竹叢林立之地,故云。
在新厝仔東邊的高速公路路西的小庄,早年因庄域有大片竹林而得名。

鹽行:原庄在洲仔尾庄北,昔為臺江沿岸港澳,因洲仔尾鹽場產鹽,以致鹽商紛紛於此設行批售而得名
在省道臺1線(中山南路)與南142線道路(仁愛街)交會處的西邊與西南邊一帶,即現今三村國小西南邊的省道臺1線南北兩側地帶,鹽行本為大庄,清末時已幾為廢庄,主因先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大水沖毀鹽場,致鹽民四散,接著嘉慶十年(1805)前後,海盜蔡牽襲擾臺江沿岸,其後又有道光元年(1821)洲仔尾暴(白蟶之暴)、道光三年(1823)颱風暴雨的大水摧毀,此後,臺江陸浮,庄頭漸衰;民國三十五年(1946)的新化大地震,全庄盡毀,庄人四散,多在現今省道臺1線(中山
南路)兩側重建新庄,即今鹽行

「三崁店」(Sakan-tiam)係一半漢化的平埔族地名,其平埔語:「三崁」一語,釋義:漁港;而成半漢化的「三崁店」這一地名,譯義:魚市、或漁港。一說因在庄內有三間小店而得名;三崁就是三家之意。。
「三崁店」因原設有「三崁店糖廠」(後改稱:永康糖廠,今已廢廠)而聞名遐邇,原居蔦松溪(又名:新港溪、今稱:鹽水溪)之出海口,注入台江內海。故當地可捕撈淡水的溪魚、和海魚。迨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曾文溪改道,台江注入大量的砂石,整個台江內海就陸續被填成陸地。故「三崁店」的漁港、魚市功能,遂告消失。n「三崁店」的平埔族,係屬西拉雅族之新港社。新港社人出海捕魚、或向日本通商,原均由三崁店出海。滿清時期,曾在三崁店的溪南「洲仔尾鹽場」曬鹽,所製成之鹽,運至「鹽行」販售。屬於新港社的周姓平埔族後裔,自稱其周姓之由來,係由「洲仔尾」地名而來。按洲、和周同音。遷居高雄縣內門鄉三崁店的新港社後裔,亦自稱其先祖係來自永康市的三崁店云云。在現今永康糖廠西南邊鹽水溪溪畔的陳姓廢庄,昔為臺江沿岸庄頭,早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之役時遭大火毀庄,庄人多東遷進入埔寮與大洲曾姓合庄,後曾與蔦松械鬥。


提到永康糖廠~~這是Meg 專五時的美麗回憶啊
在三崁店(埔寮)西北邊,明治三十五年(1902)荷人海里火信所創設,時以古法經營,稱興發製糖?,後擴充改稱為擴進製糖廠;明治三十九年(1906)與FDS製糖會社合併,改稱三崁店製糖廠,其後又與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合併,再改組為三崁店製糖所。戰後由臺糖第二區分公司接管,並改稱三崁店糖廠,隸屬麻佳總廠,民國五十八年(1969)依所在地鄉鎮改為永康糖廠,民國七十九年(1990)停工關廠,民國八十五年(1996)十月底拆除,現今廠址一片廢墟,留下一支大煙囪和三株老榕樹。近年經濟部計劃在此設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地名資料來自:台灣地名查詢資料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