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知也許是福氣,就像英國詩人格瑞(Thomas Gray)所言,但是無知不會帶來財富。實行簡單的投資計畫前,有些關於投資的基本常識你不可不知。

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說起。投資工具分成四大類:現金、債券、股票和不動產。本章會教你這四類投資工具的基本知識。

注意,我並沒有提到保險、收藏品或是黃金之類的投資。我會在規則三中詳細解釋保險,我們應該視保險為基本保障,而不是投資。收藏品(我稱它們為「玩意兒」)通常能帶給收藏者美學上的享受,卻不會帶來利息和股利之類的定期收益。此外,它們的收藏和保管成本高昂。黃金固然金光閃爍,被視為國際局勢動盪時的避風港,也可以用來裝飾手錶和珠寶。但是,在理性的世界裡,黃金不是有利可圖的投資。黃金和收藏品一樣,不能產生利息和股利,收藏保管也所費不貲。   

現金

專業投資人員所說的現金,並非就是指荷包裡的零錢和鈔票。零錢和鈔票當然是現金,但是除了這些,任何可以快速變現的金融工具都可以視為現金。因此,投資術語所說的現金包括貨幣、支票存款,以及任何可以在短期內轉換為貨幣、本金無損失之虞的短期證券。政府發行的三個月期國庫券(非常短期的政府借據),在到期日前可以在市場上買賣,而且價格相對穩定,就像政府發行的貨幣一樣安全,因此它可以視為現金,就像你藏在床墊底下的鈔票和銅板一樣。現金還包括銀行裡的儲蓄存款,和可以隨時變現、沒有解約罰金的銀行存單,兩者在美金十萬元的額度內都受美國政府保障。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也被視為現金,卻沒有相同的政府保障;但是它能保障本金,而且允許你開立大額支票(面額通常可達二百五十美元以上),因此可視為有利息的支票帳戶。

每位投資人手邊都需要有些現金,以備生活的不時之需。我的投資守則(第三條)會告訴你,如何以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準備手頭可用的現金。    

債券

債券就是長期借據。債券期間通常是二十年,或者更長。債券的發行或擔保機構可能是美國政府(稱為國庫券),或是美國政府機構,例如國民儲蓄協會(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發行的債券稱為Ginny Mae)、學生貸款行銷協會(Student Lo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發行的債券稱為Sallie Mae)、一般企業(發行的債券稱為公司債券)、州政府或地方政府或其所屬機構(發行的債券稱為市政債券)。

投資債券就是把錢借給債券的發行者,並且定期受付利息,在到期日時(通常是好幾年後)則得到全額償還的本金。 債券的利息支付有時稱為「息票」付款。這是因為以前的債券投資人會剪下債券上所附的息票,到銀行領取利息。債券的發行面額通常以一千美元為單位。如果債券每年支付七十美元的利息,這個金額在債券到期日前都不會改變,我們說這個債券的收益率為7%。但是市場利率會隨著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而變動。

如果市場利率上升為8%,新發行的一千元債券將提供每年八十元的利息,已經發行每年支付七十元利息的債券價格就會下跌,以提高收益。因為,當新發行的一千元債券每年支付八十元利息時,身為投資人的你不會購買每年支付七十元的千元債券!七十元的利息不會變動,所以債券價格必須下跌,提升實際收益率。這裡的規則是:如果市場利率上升,已發行的債券就會跌價;如果市場利率下降,已發行的債券就會漲價。不管債券存續期間利率如何變化,如果你投資於高品質債券,只要持有債券到到期日,你就會得到一千元的本金。有些債券不支付利息,而以面額折價出售,到期日時支付債券面額,投資人的報酬是債券面額和購買價格間的差額。這種債券稱為零息債券。

債券是重要的財務工具,幫助中央政府支付國防經費,地方政府修補道路,幫助企業興建廠房。債券通常稱為固定收入投資,因為債券投資人能事先知道付息的時間和金額。然而,有時候遇到債券發行人財務困難,投資人便無法得到利息。咸認聯邦政府債券是最安全的債券,因為聯邦政府一定有能力支付利息。市政債券也算安全,因為即使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大部分政府機構也都能履行債務。此外,許多市政債券是由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行,這類債券的投資評等最高。

公司債風險較高。雖然債券持有人對於公司的盈餘和資產具有第一順位求償權,公司卻可能無法履行公司債務,這方面也不乏先例。大部分老字號的藍籌股公司債信良好,但在二○○○年初,有些大型公司也未能履行債務,例如世界通訊(WorldCom)和安隆(Enron)。因此,等級差的債券需要支付較高的利息,以吸引投資人。在金融市場裡,報酬和風險息息相關,這點我們會再詳細解說。有時候,我們稱等級較低的債券為高收益債券,或者難聽一點,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

高等級債券(或者由多種低等級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能提供投資人定期的收入,這點對退休者尤其實在。債券投資也適合未來需要定期付款(例如大學學費),或者投資組合中需要穩定收入來源的人士。本書的投資守則會告訴你如何決定債券的投資金額,並且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投資債券。  

股票

債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債權人,股票持有人則是公司的所有人。無庸置疑,股票是二十世紀末最熱門的投資。雖然許多人把股票當成交易工具,其實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權。如果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有1,000股,而你持有1股,你就擁有公司盈餘和資產的1/1,000。公司發放股利時,你會得到1/1,000的金額。債券持有人的收益頂多就是債券約定的利息,股票持有人的收益卻可能隨著公司的經營績效成長。股票稱為「權益證券」(equity securities),在我看來,他們應該被稱為「無保障權益」(equity insecurities),因為你無法知道持有股票的確切報酬。

歷史資料顯示,股票的長期報酬高於債券。自一八○○年代以來,股票的平均年報酬在8%到9%之間,優質債券的收益則在5%到6%之間。過去二十五年,股票的報酬更好,平均年報酬率在10%左右。但是,股票報酬的變動性卻遠高於債券。從二○○○年三月到二○○二年十月,即使是投資組合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資人,投資虧損仍達45%。我們經濟學者一向告誡學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股票提供較高的報酬,但是投資人也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就如同索羅斯(George Soros)所言,如果你要「參加(股市)遊戲,就得忍受痛苦」。

不像購買債券,購買股票不保證有未來的收益。身為公司的共同所有人,股票投資人透過股利和公司價值增長,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過去最好的股票現在都是產業領袖,而且享有長期的高度成長,例如IBM、微軟、默克(Merck)和嬌生。這是機會,也是風險。股票價值是由對未來成長的預測而來,但是預測永遠有不確定性。如同高德溫(Samuel Goldwyn)所言,「預測非常困難,尤其是預測未來。」因此,股票沒有確定的價值。我們頂多只能說,股價會在我們依據公司未來前景所計算的最佳預測值附近浮動。

大多時候,股市都能有效發揮定價功能,股價也能反映公司預期的成長。個人投資者以及華爾街之類的專業投資者,他們評估股價高低的數據是本益比。如果公司每股盈餘(盈餘除以流通在外股數)是2元,股價40元,本益比就是20。像eBay這種預期快速成長的公司,本益比通常很高,可能超過50。通用汽車這樣的老公司,本益比通常較低,不到10。股票市場決定股價通常極有效率,所以股價能合理反映不同公司在成長預期上的差異。

但是,預測未來極為困難,市場有時也會錯得離譜。二○○○年代初期,由於人們預期網際網路使用量將大幅成長,當時世界通訊根據報表盈餘數字,以極高的本益比,創下極高的股價。後來,我們知道該公司虛增公布的盈餘數字。此外,光纖網路過剩導致激烈的價格競爭,因此網際網路的成長並未為世界通訊增加收入。世界通訊後來宣告破產。儘管如此,在大多時間,對大多數股票而言,股市都能正常而有效率地決定價格,股價也能相當正確地反映出不同公司長期前景的差異。  

股價泡沫

投資人必須知道,股市偶爾會走火入魔。用華爾街的術語來說,就是「泡沫時期」(Bubble Time)。泡沫時期通常和發現新產品、新的商業機會或新科技有關。投資人要小心,市場瘋狂的時候,人們經常會受到引誘,在最不應該投資的時候,對最怪誕的投資構想傾盡所有,孤注一擲。經驗是最嚴厲的老師:先考你,再教你。也許讀點歷史能讓你不必親身經歷、不花一毛錢就能學到教訓。

每個時代似乎都有某些奇特的投資愚行,人們因為受到高利引誘,盲目跟從毫無理性的群眾心理。如果只是因為股票上漲,或是看到其他人賺了錢,沒有其它理由,投資人就開始買進股票或其它資產,投資愚行就這麼開始了。就像經濟史學家金道貝格(Charles Kindleberger)所說的,「沒有什麼比眼見朋友致富更令人不舒服、不冷靜了。」

暢銷書《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時報文化,2000)的作者席勒(Robert Shiller)說,這個過程會自我回饋,形成「正向反饋迴路」。當任何資產開始漲價時,泡沫就誕生了。漲價鼓勵更多人購買,更多人購買帶來更大利潤,引誘愈來愈多人加入。整個機制很像老鼠會,需要吸引越來越多頭腦簡單的投資人,自前手手中買下資產。最後,傻瓜終究會用完。以下我們舉三個例子說明投機泡沫。第一個泡沫發生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第二個在十八世紀的英國;最後一個在二十世紀的美國。

穩健理財十守則‧華爾街聽不到的投資真心建言!本報內容摘錄自《穩健理財十守則》、天下文化出版,連載為期3個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