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八德鄉一位八旬老翁去逝:出殯行列長達一公里半、大家皆稱羨他是「福壽全歸」「備極哀榮」,但有一位送葬的婦人卻透露出老翁生前淒涼的晚景。 

  據這位婦人透露,此翁共生了五個孩子,其中一個家住台南,餘四個則散居在桃園市和八德鄉。自從十多年前,四個孩子就為了老人的晚年生活達成協議,規定每個兄弟以十天為期,輪流奉養老父。起初老人尚能行動自如,時間一到就背了個包袱換個「吃飯的地方」,後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四個兒子即以人力車載送,每到「交接」之日,不論颱風或下雨,或是他正在生病、發高燒,統統一刻也不拖延,準時交班。

  這位婦人慨嘆道,死後如此哀榮,又有何意義呢?古人說「養兒防老」「多子多孫多福壽」的古老觀念,在今天看來實在是不切實際。古人勸孝,每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戒,然由上述實例可知當其生時為人子者不能盡孝,死後給予再大的哀榮亦是枉然。所謂「死後空奠千杯酒,何曾一滴到九泉?」正是對此事的喟嘆!

  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晚年孤寂的人有愈來愈多之勢,孝道的式微,固然不無影響,家庭結構的劇烈變化,更是主要的原因。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老年生活問題,加強弘揚孝道,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除此之外,如何在年輕時做好老年時生活的準備,未雨而綢繆,唯有如此雙管其下,我們社會的老人才不致於晚景悲涼之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