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因資料庫」計畫總主持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昨天表示,將招募一千名志願者,在不抽血前提下,進行台灣基因資料庫可行性研究。如果社會有共識,預計從二○○七年底起為期兩年,建置完成一萬五千位民眾的基因資料庫。
世界各國現都在建置基因資料庫,但引發不少倫理、法律爭議。台灣基因資料庫計畫起步雖晚,同樣遭受外界很多質疑。目前台灣政府的態度是,希望可以有一個台灣基因資料庫,但如果社會無共識,這資料庫不一定建得成。
建庫前題 要有共識
台灣生命倫理協會、基因體國家型科技計畫昨天在台北醫學大學舉行「生技研究與生命倫理教育研討會」,陳垣崇在會上透露,經過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暨治理委員會(IRB)」嚴謹審查後,目前將募集一千名志願者參與台灣基因資料庫可行性研究。
陳垣崇說,台灣基因資料庫計畫正式啟動時,向民眾抽血蒐集生物檢體需要盡到「充分告知」責任,現在要進行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瞭解用問卷方式盡到充分告知需花多少時間,並評估可能遭遇困難,以便未來設計出更妥善執行程序。
目標一萬五千人庫
陳垣崇表示,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六種預防慢性病,因此成為成為改善國人健康的要務。若能透過台灣基因資料庫建置,促使國人協同研究者,更加瞭解常見疾病致病因子,將有助於改善疾病治療方針與預防策略。如果達成共識,預計從二○○七年底起為期兩年,建置完成一萬五千位民眾的基因資料庫。
在台灣基因資料庫計畫中,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負責規劃攸關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的治理架構。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說,未來台灣醫界聯盟將促成以社區為基礎的由下而上參與機制,逐步凝聚全民對建置台灣基因資料庫的共識。
【中時電子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