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投資贏家 不做分析家--破除3大投資迷思

一個真正的投資贏家,在操作過程中,
絕對不會事先假設行情應該走到哪裡,
而是讓市場告訴他往何處去,
所以只有「尊重趨勢」「順勢操作」這條路才是對的。

文.編輯部

在這個市場久了,常常會聽到一些自稱「專業分析師」的人,總是大談一些「金科玉律」,這些市場名嘴,總是叫投資人「低買高賣」,或在解盤時說「今日大盤(XX股)上漲的原因是某項利多」,以及「量先價行」「新低量必然有新低價」。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誤導投資人的錯誤觀念,禁不起考驗,投資人如果不明就裡,把這些觀念當作聖經,不僅現在賺不了大錢,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大錢。

迷思1:低買高賣

「低買高賣」如果從字義上來說,嚴格來講是對的,但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錯的。怎麼說呢?因為想低買高賣的人,其實是犯了「預設立場」的致命錯誤。

因為想「低買」,所以一檔潛力股真正展開大波段上漲時,投資人會因為「想等更低的價錢再買」而猶豫,不願進場買進;而因為想「高賣」,所以當股價真正高點來的時候,會「想等更高的價錢再賣」,錯失最佳出場點。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檔潛力股,長時間股價都在10~20元之間進行波動,目前股價是15元。等到這檔潛力股股價漲到20元的時候,空手的人絕對不敢買進,因為空手的人會認為,要回檔至15元以下才有買進的價值,他會認為買在目前的價位是追高,風險很大。

相反的,如果手中持有這檔潛力股的人,多數會選擇在20元附近獲利了結,因為他認為進場成本在15元以下,已經在低檔買進了,「漲到前波壓力區」之後就落袋為安、獲利出場,是天經地義的事。

這種類似「低買高賣」的作法,雖然看起來相當有道理,可是在我看來卻是錯的一塌糊塗。以上述的例子來說,這檔潛力股漲到20元時,如果尚未出現趨勢反轉下跌的訊號,股價依舊有往30元、40元以上挑戰的空間,沒有人規定20元就是高點。

這時,如果空手的人不敢進場,甚至於認為它漲多了想去放空,不僅容易錯失大波段獲利,更容易賠上自己的老本,下場往往會懊悔不已,大嘆時不我與。

同樣的,一檔趨勢已經反轉向下的個股,一定是一底比一底低,想要賣在最高點,無異是緣木求魚。例如過去持有博達的投資人,當它的股價跌到10元的時候,相較於博達歷史天價368元,很多人會覺得是千載難逢的「低價」。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當博達聲請重整、進一步爆發財務危機後,試問又有誰知道紅極一時的博達,不只賣不到高價,而且結果竟然是股票變壁紙。

其實預設立場是操作上的大忌,所謂的高點或低點,本質上就是「預設立場」,所以我說低買高賣是錯的。那什麼才是對的呢?「一個優秀的操盤手是沒有觀點的」,意思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贏家,在操作過程中,絕對不會事先假設行情應該走到哪裡,而是讓市場來告訴他往何處去。所以只有「尊重趨勢」「順勢操作」這條路,市場永遠是對的,各位絕對不要犯了「預設立場」的大毛病。

迷思2:利多會漲,利空會跌

什麼是影響行情漲跌的關鍵?很多人會認為是「利多」或「利空」消息,利多出現時就得意忘形,認為行情會大漲特漲,反之,利空消息出現時,就好像世界末日來臨,認為行情會大跌特跌,其實,這種想法也是似是而非的。

舉例來說,美國在財政與貿易雙赤字不斷創新的高壓力下,對美元價位採取放任的策略,使得美元長期看貶趨勢持續,於是國際熱錢紛紛轉進亞洲,新台幣兌美元受外資匯入影響,於2004年下半年以來不斷升值。

根據中央銀行資料,從2004年7月28日新台幣突破35元兌1美元以來,2005年第一季的升值幅度就高達10%,新台幣連續升值,使以出口為主的電子類股獲利表現失色,股價下跌壓力沉重。可是真正利空出來的時候,多數電子股反而開始在低檔打底,甚至於逆勢走高,電子類股指數亦與新台幣走勢大相逕庭。

國際油價也是一個絕佳的例證。自2004年第3季開始,受到一連串對石油供給面不利消息的影響,國際油價一路飆高,最高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

台灣因完全依賴石油進口,原油依存度高,市場擔心高漲的油價可能將衝擊消費、引發通膨,進而影響國內經濟,股市當然也不看好。可是後來證明,油價與股市走勢並非完全呈現正相關,還經常出現背離的現象。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行情是沒有固定模式的,利多不一定會漲,利空也不一定會跌,解讀利多或利空訊息時,不能只憑表面的現象去判斷。股票其實沒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不變法則,有時也會「種瓠仔生菜瓜」,所以不要隨消息面起舞,最重要的還是一句老話「尊重趨勢的發展」。

迷思3:新低量必有新低價

在技術分析理論中,量價關係被視為相當重要的判斷指標,其中,「新低量必有新低價」,好像已經成為一句堅不可摧的信條。我要挑戰這個權威理論,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有理論根據的。低量伴隨出現低價的觀念,必須配合趨勢才可以成立,在多頭市場裡,波段的低量,往往是下一波起漲的開始。

新低量不一定有新低價的具體例證,可說是不勝枚舉。2004年台股從6916點下跌到5255點的過程中,成交量由7135點時的天量2550億元,一路萎縮到7月28日5255點時的378億元,按照新低量必有新低價的理論,指數應該會持續破底才是,但結果是,5255點就是去年最低點。

因此,新低量出現後,不一定會繼續破底,這是因為成交量大幅萎縮,代表多空雙方都是極度的小心、觀望,更顯示空頭的賣壓已壓縮到極致,隨之而來的就是一波反轉上漲走勢。因此新低量不一定有新低價,「量縮」有時反而是最好的買進時機!

期權首傑
作者:洪守傑 (康和期貨經理事業總經理)
出版社:SMART智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9月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