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投資型保單 聰明三招
■ 記者林燕翎/台北報導
各家壽險公司今年鎖定投資型商品作為銷售主力,隨著業者大幅引進國外投資型保單,民眾選擇機會增多。壽險顧問建議,民眾不需要一窩蜂搶搭投資型保單風潮,先釐清購買動機、問清楚費用率、保單連結的基金種類,以免花冤枉錢,買到不適合保單。
宏利人壽處經理林燕華分析,投資型保單選擇愈來愈多樣,民眾首先得釐清購買動機。如果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動機是為了純投資,與其買投資型保單,不如直接買基金。
林燕華說,投資型保單的成本除了傳統壽險的壽險費用,還有帳戶管理費、基金手續費,如果保險公司無法直接連結國外基金,還得讓國外基金公司再扣一筆手續費,算一算直接可以投入投資的金額有限。如果民眾希望達到純投資的目的,直接申購定期定額基金還比較划算。
動機釐清後,比較各家商品時,得問清楚附加費用。附加費用攸關保費能夠進入投資帳戶的多寡;附加費用多,能投入投資帳戶的金額就少;反之就多。
汪迎仙建議,民眾比較商品時,最好要求壽險顧問一一列出保單的附加費用,包括壽險費用、帳戶管理費、契約費用等,並算出總計的附加費用率。
部分保單可能訴求前三年的附加費用率較低,可是第四年起又收取較高的附加費用,整體算下來,附加費用率還是比較高,如此一來,只有有限的保費能投入投資帳戶裡,投資報酬率累積的效果有限。
問清費用率後,民眾得注意連結的基金種類。投資型保單追求長期穩健獲利,最好不要連結高風險的新興市場,需注意連結的標的是否包括全球、區域型。
【2006/03/01 經濟日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