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mart智富月刊 提供

在上海投資人為上海股市創下5年薪高、歡欣鼓舞的同時,台灣投資人卻以穩定報酬、優閒生活及享受物質生活為討論話題,這些場景,正是近年來中國與台灣現況的具體呈現。所謂見微知著,本刊特別與上海《理財周刊》合作,針對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市(後文以上海稱)與台灣政經文教中心──台北縣市(後文以台北稱)居民,進行理財行為大調查,從兩個都市居民的理財行為與財富水平分析,來了解台灣與中國經濟的現況與未來。


本次調查採電話隨機抽樣,台北與上海各有1,084位、819位民眾接受訪談,從樣本來看小有差異,台北受訪者年齡較上海高,40歲以上的民眾占5成,上海則是39歲以下的青壯年比例最高,達7成;而台北女性受訪比例占51%,也較上海的37%高。


隨機樣本的不同,和當地的人口結構差異有關,但這並不妨礙調查結果與現實的緊密相扣,我們發現,上海正強力展現中國這個新經濟體每年710%的成長實力,財富累積成為全民運動。台北呈現的是歷經高度經濟成長後,每年36%的穩定成長,生活品質(活得好比活得富裕重要)是多數民眾追求的目標。


經濟成長

上海民眾樂觀,台北民眾悲觀


對於未來1年經濟的看法,調查顯示,上海民眾認為經濟前景更好的比例高達58%,台北民眾則有51.9%認為會更差。熟悉中國金融市場的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認為這是經濟成長與投資報酬雙低的負向循環結果。


朱浩民表示,民眾看不到台灣經濟再大幅成長的機會,甚至出現停滯現象,不僅52%的民眾沒有投資理財,有投資理財的民眾中,也有高達21%不賺反虧,相對地,中國經濟正在成長的初升段,2008年奧運、2010年世界博覽會帶動商機的預期,加上近一年來股市火紅,4成以上民眾有1020%的獲利,近3成則獲利20%以上,民眾樂觀預期未來的經濟表現是理所當然。


在台灣長大、上海工作2年多的國海富蘭克林市場部總經理孫嘉倩表示,上海民眾的樂觀與這幾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有關,尤其上海市的增長速度又高於全中國,不僅外資積極搶進,民眾也拼命搬錢往股市砸,與這次調查結果67成以上民眾利用股票或共同基金,作為投資理財工具的現象相符。


通常,樂觀氣氛將引爆更樂觀心態、悲觀氣氛也將加深悲觀的預期心理,上海有強大的中國經濟成長、奧運與世界博覽會等利多加持,相較下,台灣看不到新的成長動力引擎,造成上海民眾更樂觀、而台北民眾更悲觀。


理財焦慮

上海民眾比台北民眾焦慮

比較兩岸城市的理財焦慮,數據顯示上海民眾比台北民眾焦慮,所反映出來的行為是,最近1年台北民眾有50%沒有投資理財,而上海有理財的民眾高達97.8%,多數台北人不理財,焦慮感自然較低。若再仔細分析,背後卻有4層意涵值得注意。

1層是上海民眾對未來的確定性較高,但台北民眾對未來有很深的不確定感。上海市政府將上海市短期、中期與未來遠境的樣貌公開給市民看,讓上海市民有信心,願意勇敢、努力向前衝;台北民眾卻多對台灣前景不了解,不確定感增加,只願意將焦點移到當下生活,吃得好、過得好最重要,輔大社會系教授吳宗昇指出這就是所謂的生存焦慮,台北民眾因此多將收入花在提升眼前的生活品質,也就沒有多餘的錢可投資理財。


2層是從人生經驗與財富累積階段的關聯來看。台北民眾已經歷過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階段,房子、家電、汽車等資本財多半都已擁有,也有一定的財富基礎,這是朱浩民認為沒有太大理財焦慮的原因。反觀上海,正在重演台灣1980年代的高速成長與興盛,民眾賺錢改善生活的慾望凌駕一切,脫離貧困、買房子、累積財富等都是目標。


3層是薪資水平與理財目標的差距為生活中最現實的焦慮。從兩個城市民眾的薪資所得來看,上海居民的收入約為台北的1/31/2(依據官方統計資料,台北民眾年薪約為3242萬台幣;上海民眾為45萬人民幣,以人民幣兌台幣匯率4.21估算,約合台幣16.821萬元),但物價水平卻因是外資匯聚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大幅提高,以星巴克咖啡為例,小杯拿鐵的價格與台北相當,但中杯與大杯的價格卻比台北貴。


此外,上海居民也面臨了職場的高度競爭,但上海私人企業的薪資、升遷、退休卻又不如台北,在收入不及台北,消費水平又不低於台北情況下,難怪上海民眾近47%的人有財務壓力。反觀已有一定程度的財富基礎,又以「活在當下」為樂的台北居民,有高達43.9%的人完全沒有財務壓力。


4層可由兩地民眾對退休金額的設定來觀察。相較於32.8%的上海民眾認為退休前需要存到200500萬人民幣(約8402,100萬台幣)才安心;台北民眾卻有32.4%認為只要存到台幣5001,000萬元就足夠,顯示上海民眾面對平均薪資低、物價水平持續上升的環境,又懷抱財富每年儘可能增值的期望,理財焦慮當然就高。另外,上海宇博投資諮詢公司總經理陳宏烈認為上海金融市場資訊不透明、不足,也是上海民眾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


積極投資

上海激進、台北穩健

孫嘉倩、吳宗昇分別指出,上海充滿暴富機會讓民眾積極投資,加上上海民眾沒有經歷股災、房市泡沫等危機,自然樂觀並積極搶進;相反的,台北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又歷經多次股災、1次房地產景氣大幅衰退,近幾年投資報酬率差強人意,投資心態相對保守,50%的民眾認為上班致富、錢存在銀行才是正途,即使願意投資,金額頂多占薪資的1020%

但這也可能是保障優於獲利心態所造成的結果,普羅管理顧問整合行銷處長陳若雲指出,台北民眾多將儲蓄型壽險、投資型保單等保障型商品當成儲蓄工具,投資理財情況才會偏低。


雖然兩個城市的投資理財態度差很多,但卻一致認為退休與創業目標最難達成。陳宏烈指出,離退休時間長,不確定性提高是很大原因。至於創業,朱浩民則認為兩岸的創業想法不盡相同,台北民眾重視自由獨立,會想要開工作室、開店,上海民眾則比較像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