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存錢,一定要及早開始
不管你是使用什麼樣的金融工具
都必需要持之以恆
而且,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資產配置
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放到風險性高的投資標的
也要放一些到穩健的地方讓您的理財能有個安全的避風感
-------------------------------------------------------
退休老本 存多少才夠?
■ 黃國棟

該存多少錢,才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支出?究竟是2,000萬元、還是500萬元?儘管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相同,但透過「所得替代率」公式,將可為自己估算出合理、足夠的退休金。若以目前勞退新制各自提撥6%薪資作為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僅24.8%,對照平均水準應達70%的目標,民眾必須要體認自行累積退休金的重要性。
所謂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給付與退休前薪資的替代比率。依照已開發國家的水準,所得替代率最高達80%、平均水準為70%、最低50%。

所得替代率,平均要70%

而早已名列已開發國家的台灣,在勞退新制實行後,再搭配老保老年給付,所得替代率僅40.8%,不但沒有達到已開發國家基本標準70%,連最低50%,也差了十個百分點。

然而,所得替代率的實質意義為何?根據經建會統計,合理的所得歷代率應該達70%,也就是說退休前每月薪資的七成,才足以符合退休後生活支出,也較能縮短退休前、後的生活差距。

舉例來說,退休前每月薪資為4萬元,依據所得替代率70%的基準,表示退休後每個月的退休金要有2.8萬元,一旦期望所得替代率愈高,就代表退休後生活水準也要求愈高,更重要的是,若活得愈久、退休金額也愈多,提前累積退休金的時間也愈早。

自行累積退休金,很重要

除此之外,不少人都希望能在65歲、60歲,甚至是55歲就能退休享清福,但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國人平身壽命在民國89年時是76.3歲,但到民國114年時,平均壽命將延長至80歲。這對有意提前退休的民眾,恐怕不能盡如人意。

事實上,國內的人口結構,如同壽險公會理事長林文英所說,「現在已經不是擔心有沒有買保險,而是活得太久、退休金準備的夠不夠。」

德盛安聯投顧顧問呂忠達說,想要如願的輕鬆退休,理財規劃絕對不可或缺,若只靠目前的勞退新制與勞保,未來恐怕屆齡65歲也被迫要工作。

【2005/10/22 經濟日報】

============================
你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 文/林巧雁、陳芝艷

當銀行推薦的投資商品獲利不佳、甚至產生虧損找理財專員求助的時候,許多理財專員的建議都會是把投資轉換到別類或同性質別檔產品,不過如果轉換商品後仍然虧損,原本的退休計劃該怎麼辦?
弘利投顧總經理劉凱平說,正確的理財方法應該是先確立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並以此決定要多少報酬,之後才來找商品做資產配置。

7月勞退新制上路後,喚起許多民眾為自己退休理財的意識,不過大部分銀行替民眾退休規劃時,第一步仍是先問客戶能夠承受多少風險,之後就替客戶資產配置。劉凱平說,如果市場好,大部分客戶一定都說可以承受高風險希望獲得高報酬,如果市況差,客戶就又會說希望保本不虧錢,所以許多人在2000年時先被科技股套牢,這幾年來的低利時期又被宣稱保本的連動債傷到荷包,等於兩面挨耳光。

劉凱平引用美國投資大師的話指出,投資人實際理財與需要理財的方式往往完全相反,正確退休理財規劃的重點,是要問客戶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第二步是找出要過那樣生活,依現在的條件每年需要多少報酬率,再來才是找商品做資產配置。而且如果期間發生風險,首先要做的不是趕換轉換投資商品,因為即使轉換商品還是不保證報酬,而是調整原本的理財目標,如原本五年後要買房,十年後要退休,可以調整為延後購屋或者延後退休,就是要依照客戶的需求去做規劃,而不是給客戶現在想要的。

不過,由於金融機構的制度,讓許多理財專員在服務客戶時,不得不以銷售商品的角度出發。劉凱平認為,市場已經有愈來愈多獨立的財務顧問可供民眾選擇,尤其是不以商品為主,較以顧問諮詢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顧問公司,資產門檻約在1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間。

在和這些公司打交道時,劉凱平說,很重要的關鍵是民眾要知道顧問公司的服務費用怎麼收取,或者如果有代銷產品也要做佣金揭露,以書面的方式來保障自身的權益。

【2005/10/2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g07 的頭像
    meg07

    Meg 的 生活記事

    meg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